仲夏的曲沃,田畴沃野一派繁忙景象。该县有关部门运用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带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其中,涌现了许多亮点:“一键灌溉”和“五良”集成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持续拓宽着智慧农业发展新路径;集群建设的第六代新型温室大棚,树立起数字农业发展新标杆;大力实施的“鱼菜共生”、大棚帆布包养鱼等项目,形成了养殖效益和生态效应双赢新格局……
“一键灌溉”和“五良”集成
持续拓宽智慧农业发展新路径
日前,记者在曲沃县北董乡裴南庄村“吨半粮田”示范基地看到,容量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里,清水正通过泵房、管道进入有序排列的灌溉喷头,对农作物实现精准灌溉。
“通过这些灌溉喷头,可让节水终端从水源地转移到田面,进一步缩短了节水路径,有效提升了节水效率。”山西光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席晓晋告诉记者。
据了解,该项节水技术可通过物联网控制系统在手机上的“一键灌溉”功能完成操作。此外,该示范基地还大力推广以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和良制为内容的“五良”集成技术,进一步拓宽了智慧农业新路径。
在“良田”打造上,统一配方、平衡施肥,并通过秸秆粉碎还田,有效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在“良种”推广上,以稳产、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为基础,精心遴选新品种。同时,积极引导农户科学选用良种,不断提高良种播种面积。
在“良法”到田上,采用精量细播、合理密植、种肥同播、化控防倒、绿色防控等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增产技术模式。
在“良机”配套上,大力发展先进农机装备,确保“吨半粮田”示范基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在“良制”运用上,统筹整合涉农部门力量,建立健全科研与生产联动机制,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建成新型大棚园区
树立数字农业发展新标杆
记者走进曲沃县史村镇张范村日光产业园的数字化管控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显示器。
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宇飞介绍说:“这块显示器就是一个智能管家,通过大棚内的传感器、探测仪等物联网设备,对蔬菜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等一系列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发出相关指令,可实现科学控温、合理施用水肥等自动操作。”
据了解,史村镇张范村日光产业园蔬菜大棚是张范村筹措29.8万元资金,于2022年建起的首座第六代新型智能温室大棚。该大棚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机械信息融合,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劳动生产率和农药、化肥水资源利用率。同年,该村组织村民在大棚内种植了特色彩椒,实现年产值18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张范村党支部充分发挥蔬菜大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村民投资270余万元连片建设了5栋同款大棚,建成了史村镇第六代新型智能温室大棚产业园区,为曲沃农业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树起了新标杆。
力推“鱼菜共生”等项目
构建养殖效益和生态效应双赢新格局
曲沃县域内拥有汾河、浍河、滏河、黑河、天河等河流,建成的中小型水库达12座,是我省为数不多的富水县。
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曲沃县国胜渔业专业合作社实施了“鱼菜共生”项目。
该合作社负责人常胜利介绍说:“养鱼的水处理后,可变成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浇灌到菜地,蔬菜把这些水中的养分吸收、净化后,再次用于养鱼。这种‘鱼帮菜、菜帮鱼’的互利关系,就是我们所讲的‘鱼菜共生’。”
该专业合作社还采用新技术,在史村镇吉许村北滏河水库,发展大棚帆布包养鱼项目。
近日,记者在该专业合作社循环流水槽跑道养鱼和网箱养鱼项目现场看到,近300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内,整齐坐落着12个直径11.5米的帆布包水池,每包可养成鱼1.5万公斤。6条循环流水槽跑道,每道可投放鱼种1万至2万尾,产量可达2万公斤。
“我们安装了智能监测设施,在监控室电子屏幕上,各项数据以及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一旦出现问题,可指令环保设备对含有鱼类粪便的尾水进行处理,大幅度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有效保护水生态。通过运用这些先进技术和设施,在养鱼基地构建起了养殖效益和生态效应双赢新格局。”常胜利说。
本报记者张文华 通讯员王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