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文化中国行——山西好风光】“舜”历千年 “孝”润古村

——探访中国传统村落永济市舜帝村

  • 永济市舜帝村全貌。本报记者杨永生摄

  •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   晋南有关“舜”的传说源远流长。在那个荒蛮时代,虞舜举八恺八元,置九官体系,积极推行“仁义礼智信”的五德之言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之教,使中国社会由原始部落逐步向文明社会过渡。虞舜因此也被后人尊为“华夏大孝”“道德始祖”“文明之源”。
      舜帝孝感天地、德播人间、惩恶扬善、举贤任能的优秀品质,迸发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舜都蒲坂”永济,有一个舜帝村,这里便是传说中的舜帝出生地,先古的文明深深影响着今人的思想,村里尊老爱幼蔚然成风。2023年,永济市张营镇舜帝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舜”影始终陪伴

      “每年正月初一、清明,由姚姓长辈带领舜帝村村民祭祀舜帝,仪式参照上古规格,祭文、上香、锣鼓礼乐应有尽有。”舜帝村党支部副书记赵瑛带着记者参观舜帝故里碑、四圣庙遗址、诸冯遗址、舜帝村墓葬、瞽叟坟时介绍道。
      村中央一处高矗的清代牌楼中间,一块巨大石碑的正面镌刻着“大孝有虞舜帝故里”。整个牌楼正面朝东,顶端砖雕匾额题有“迎紫气”。牌楼背面朝西,向着黄河,砖雕匾额题有“望瑶台”。石碑为康熙五十九年三月(1720年)建立,其背面除有功德册外,还刻有“舜帝诸冯西南坤元,离村约二三里,有帝舜古茔一所,近金台双庙,亘古相传,有帝舜饮马道,括四十步,西至黄河”等文字。
      四圣庙遗址重修于同治十二年,抗战时期被损毁。2009年,村民自发在原址上修建了1座舜王殿,用于纪念舜帝;诸冯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1985年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舜帝村墓葬为舜帝后裔的墓葬区,1985年被列入县级保护名录;瞽叟坟位于村西南约2公里处,传为舜帝之父陵寝,东西长30米,南北宽15米,为目前全国仅有的瞽叟陵寝,现状为一长方土丘,古有柳、柏等参天大树,现遗存古砖、青瓦等。
      舜的传说历经千年不衰,始终影响着当地人的文化生活。舜帝草帽鱼是当地一道美食,传说舜在捕鱼中,看到年老体弱的老渔翁体力不支,身体不佳,为了给他们补充营养,便用3块石头支起陶鬲,加入水为他们煮鱼吃,为防止灰尘污染,减少热量散失,加快水沸速度,就摘下草帽盖在陶鬲上。这种做法后来在黄河岸边传播开来,延续数千年。

    “德孝”历久弥新

      舜文化的精神核心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
      受舜帝德孝文化的熏陶,舜帝村邻里之间互敬谦让,蔚然成风。村医廉文平,在生活困难的村民生病发烧时,自掏腰包给他们发放退烧药物;第二网格员赵瑛义务担任辖内一户“五保户”的监护人,经常为他们送去饭菜和衣物。
      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苏丹娜介绍说:“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舜帝村开展好婆婆、好儿媳评选活动,在全村形成了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促社风,共建和美乡村的良好氛围。”
      该村文化氛围浓厚,连续多年举办了广场舞大赛、戏迷汇报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活动,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古村”再谋新篇

      作为永济市2023年“千万工程”提档升级村,舜帝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口,聚焦基础设施提升,推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使村庄更加宜居。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对通村路进行仿古风貌改造;在通村路以及村庄周边新栽种100余株美国红枫,在空院落种植牡丹、月季1000余株;为保洁员划分片区、制定职责,通过专桶存放、专车运输、专人收集的“三专”方式,不断健全垃圾收集处理运行机制。
      近年来,舜帝村特色小米醋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该村的小米醋产业始于明末清初,有300余年的酿造史,在村内同治年间的碑刻上还有“花甲永”醋坊的捐款记录。目前,张营镇共有4家酿造方式各有特点、产品风味各有特色的小米醋企业,小米醋年产量达600余吨,可实现产值500余万元,是运城市最大的小米醋生产基地。

    本报记者杨永生 通讯员卫明珠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6-21期

    • 第2024-06-20期

    • 第2024-06-19期

    • 第2024-06-18期

    • 第2024-06-17期

    • 第2024-06-16期

    • 第2024-06-15期

    • 第2024-06-14期

    • 第2024-06-13期

    • 第2024-06-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