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聚焦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推进绿色金融,赋能低碳转型;深耕普惠金融,提升服务质效;发展养老金融,助力银发经济;探索数字金融,激活发展动能——

金融“五篇大文章”描绘“晋”力量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今年以来,在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的指导下,全省金融机构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支持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4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聚焦科技金融
支持科技创新

  位于平定县张庄镇的工业区内,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正在崛起。自2021年平定县提出建设“新能源电池小镇”发展规划以来,平定农商银行主动“融入”,挑选行内精兵强将精准对接小镇内各项目。同时,该行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主动宣传信贷支持政策,在掌握分析企业经营特点、需求痛点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与之适配的金融产品,并在政策上给予适当优惠,目前已累计投放2.23亿元支持电池小镇发展。
  作为首家为山西三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授信资金支持的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坚持以政策为导向,深入调查科技型企业的经营特点,为企业量身打造最优服务方案,发放了3000万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融资压力,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山西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我省“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该企业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及采购原材料急需 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周转,但由于无法提供足值抵押品且需要融资成本较低的贷款,难以获得银行融资。工行朔州市朔城支行在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后,主动与其对接,运用工行山西分行特色场景融资产品积极给予支持,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收集、贷前调查、文本上报等手续,最终成功为企业在短时间内核定972万元的授信额度并迅速投放到位,及时解决了企业困难,获得了客户好评。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专班作用,制定实施《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实施细则》;建立“再贷款+科创”机制,设立20亿元支持科创企业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开办“科票通”再贴现业务,发放科技创新再贷款69.1亿元,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根据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科创类企业名单,梳理科技型中小企业6189家、高新技术企业414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8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4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6家,建立支持名录,推送金融机构并指导其积极对接。该分行还引导金融机构完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提供丰富多样、精准适配的科创产品服务,不断提升风险防控水平。截至今年4月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004.9亿元,同比增长20.4%;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23.2亿元,同比增长34.6%。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科创票据222亿元,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推进绿色金融
赋能低碳转型

  前不久,浦发银行太原分行与山西环境能源交易中心合作,为太原城南某热电联产项目提供8000万元融资支持,将该项目的碳减排绩效指标与该行贷款利率直接挂钩,企业如在约定期限内达到碳减排目标值,贷款利率可根据协议进行阶梯式下调,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引‘金’助‘绿’,我省越来越多的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太原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自2022年太原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后,更多资金开始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大力推动传统行业绿色转型,为清洁项目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金融力量在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联合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工信厅等8个部门印发《山西省焦化、有色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目录(试行)》。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聚焦绿色低碳转型重点领域,持续加大融资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质效。截至今年4月末,全省累计发放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使用条件的贷款354亿元,支持项目356个,重点投向了节能环保、清洁能源领域;按照“程序优先、额度优先”原则累计办理“绿票通”再贴现业务87.6亿元。在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撬动下,全省绿色贷款余额5918.2亿元,同比增长39.9%。同时,指导长治市开展企业碳账户监测试点工作,完善采数模式,规范核算流程,推动碳账户监测试点工作列入《长治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2024年行动计划》。截至今年4月末,长治市16个气候投融资项目获得信贷支持,涉及金融机构15家,金额15.6亿元。其中,涉及碳账户企业9户,发放贷款10.6亿元,占全部气候投融资项目贷款金额的68.1%。

深耕普惠金融
提升服务质效

  阳曲县某生态蔬菜种植基地,正在打造以蔬菜研发、种植、配送、销售为一体的“互联网+农业”的新型乡村产业新模式。由于基地生态蔬菜种植的前期培育难度大、成本高,资金短缺难题一直阻碍着基地发展,农行阳曲支行客户经理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服务,为其发放普惠“增信贷”80万元。获得贷款后,基地负责人表示,“多亏农行在缺资金的时候帮了一把,我们会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中来,让大家共同增收致富。”
  全省金融机构聚焦农村农户和中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多措并举,强化优质金融服务供给。一方面,用好再贷款“2+1”(“再贷款+担保”+信贷)、“再加信”(再贷款+信保基金)融资机制,持续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精准滴灌作用。今年前4个月,全省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187.2亿元,办理再贴现144亿元,同比增加68.5亿元和8.9亿元;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1.02亿元,直接撬动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新增130.4亿元。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首贷续贷服务中心等平台,用好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等融资配套机制,提升经营主体融资便利性和贷款可得性。截至今年4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032.8亿元,同比增长38.3%,其中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余额1722.0亿元,同比增长71.3%;涉农贷款余额15187.8亿元,同比增长12.8%;创业担保贷款余额47亿元,同比增长15.1%。推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全省企业借助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达成融资交易累计4933笔,金额3657.2亿元。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全省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助农取款服务点已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累计建设达标金融综合服务站29524个。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今年4月末,全省评出信用户236万户,信用村12454个,信用乡镇760个,累计为67万户信用户发放信用贷款593亿元,为9493个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信用贷款13.4亿元。推进“信用评价+整村授信”,山西农信全省“整村授信”的行政村19008个,授信总额1781.8亿元。

发展养老金融
助力银发经济

  年过七旬的王大爷是太原农商行真武路支行的一名铁杆“粉丝”。虽然住所离该支行较远,家门口也有其他银行的网点,但钟大爷还是愿意来这里办业务,“这里让我有一种回到自己家的感觉。”
  近年来,山西农信银行延展养老金融服务圈半径,突出全生命周期理念,适应老年人新时代的金融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系统各级机构深耕百姓银行服务品牌,优化网点环境设施,提升厅堂和上门服务水平,组织专项服务活动,开展特色化养老金融交流会,共同构建“驿站+养老”服务生态场景,提升银发客群服务质效。交城农商行结合老年人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等特点,将传统服务升级为移动化智能服务,利用移动终端上门为客户办理开卡、短信银行等业务,畅通老年人支付服务渠道及服务方式,在交通便捷、人流密集场所布设便民服务点,搭建移动支付渠道,就近提供便捷服务,以此不断满足老年客户群体支付需求。
  太谷农商行注重发挥员工老年家属的作用,充分利用老年家属参与广场舞、社区活动的机会,采取“老年人教老年人”的方式寓教于乐、强化引导,让养老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持续探索养老金融服务模式,今年3月29日,该分行全省首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在古交市揭牌。据统计,目前该分行已有53家网点完成适老化国标认证,建设老年“特色港湾”64个。该分行还配合省民政厅开展“养老+金融”试点,“安心养老”为临汾市全辖17个区县民政部门上线政府端平台、172家养老机构上线机构端平台,打造养老金融新生态。
  全省金融机构以助农取款服务点为载体,持续深化“服务站+电商”“服务站+社保”等运营模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缴费、转账、医保、咨询等服务,满足老年客户需求。落实国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做好项目储备和要素配置,对养老产业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加快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落地,推动金融服务设施适老化改造,鼓励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截至今年4月末,山西省内养老金融产品规模合计超过60亿元,以养老储蓄存款和理财为主,占比84.6%;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护理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年金险等养老服务;证券公司代销个人养老金基金140余只。

探索数字金融
激活发展动能

  清晨,永济市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各式各样的蔬菜琳琅满目,人们精心选购着新鲜食物,手机一扫,轻松结算。“这个二维码扫一下就能支付,微信和支付宝都能使用,真方便!”王大妈感叹道,这一幕就是永济农商行对接当地政府新规划的“菜篮子工程”上线的“小U云店”智慧农贸系统,通过全面搭建移动便民支付新场景,让客户在结算时,优先选择聚合支付码,享受快捷交易体验,有效实现市场客户资金归集与数据闭环。
  数字金融带来的不仅是对金融产品的优化提升,还帮助金融机构深度融入不同行业的企业生态,形成超越传统银行服务的数字开放经营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企业可自主择用银行的开放产品与服务,根据业务需要定制结构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光大银行打造的“物流通”“光付通”“薪悦通”就是其中的代表产品。以“物流通”为例,光大银行太原分行制定综合解决方案,为合作的网货平台提供会员身份认证、账户管理、资金划转、回单打印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帮助平台有效管理分散的订单和账户,让司机及时准确地获得劳务报酬,在赋能网络货运、无船承运等物流新业态企业向智慧物流转型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
  山西银行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坚持服务山西、服务实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力量和专业服务优势,聚焦中小微企业客户经营痛点及数智化转型困境,以工资代发场景为切入点,为企业打造一站式人财事数字化服务平台——晋薪易,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财税、商旅、薪资等综合化管理服务,帮助其一键解决财税薪资等经营管理难题。
  今年,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出台《关于积极稳步推进山西省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化实施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实施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指导金融机构申请发明专利52项,其中授权4项,进入实质审查阶段48项;证券保险行业有山证科技(深圳)申请2项发明专利,目前处在实质审查阶段。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等8部门在全省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公共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联合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证监局、省转型综改示范区和太原市政府等单位联合实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截至今年4月末完成3个批次共8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项目公示,并成功结束首批两个应用项目测试。加快“信通三晋”省级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截至今年4月末,归集共享99个部门和单位的各类涉企信用信息15.7亿条,涉及经营主体注册登记、税务、不动产登记、供水、燃气等涉企信用信息,已有省、市、县三级共191家金融机构接入平台,辅助企业获得融资2298.3亿元。上线“晋融一扫通”移动端,搭建了金融机构扩大拓客和客户一点对接多个金融机构的双向渠道,引导2.1万户企业提出融资申请需求,成功撮合授信56.9亿元。

本报记者马永亮 李若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6-26期

  • 第2024-06-25期

  • 第2024-06-24期

  • 第2024-06-23期

  • 第2024-06-22期

  • 第2024-06-21期

  • 第2024-06-20期

  • 第2024-06-19期

  • 第2024-06-18期

  • 第2024-06-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