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特色谋发展 集聚镇能量】集聚“镇”能量 “蔬”写新画卷

——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倾力打造省级蔬菜专业镇纪实

  • 图为山西康养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生态大棚。本报记者郝光明摄

  •   7月3日下午4时,记者来到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庞志村的晋中市聚鑫喜蔬菜专业合作社看到,村民们正在清扫散落市场的蔬菜垃圾,并在装桶运出后,进行洒水除尘。
      “近几天,西红柿的收购价明显回升,品质好的西红柿每公斤收购价达3.2元,品质普通的西红柿每公斤收购价也达到2.4元,利润比较可观。四五月份,西红柿的收购价每公斤只有1.2元,几乎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菜农们心里十分苦闷。”该合作社负责人刘冬藻告诉记者,“现在西红柿、茴子白、西葫芦、青椒等蔬菜的收购价格逐步回升,尤其是茴子白收购价由前一段时间每公斤0.4元恢复到每公斤1.2元。我们合作社每天生产蔬菜10万吨,主要供给庞志村及周边村庄。”

    从规模到品种再到品牌,丰富自身内涵和外延,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

      20世纪80年代,东阳镇以种植大白菜闻名三晋。经过多年发展,该镇已形成包括西红柿、黄瓜、青椒、茄子、西葫芦、小葱、香菜等多品种蔬菜矩阵。去年,该镇蔬菜种植面积达3.6万亩(含复播),总产量达17.6吨,除满足晋中、太原市场的需求外,还远销北京、郑州、武汉、南京、广州等地。
      今年入春以来,东阳蔬菜产业遭遇了价格低迷困境,收购价每公斤仅1.2元的西红柿、每公斤0.4元的茴子白让种植户很是苦恼。但一些特优品种、功能蔬菜、有机绿色品种等小众蔬菜受市场影响不大。在东阳镇西阳村,记者了解到,该村村民李成智家种植的大棚香菜、生菜非常畅销,3个月收入就达10万元。
      “多年来,东阳蔬菜产业种植结构较为单一、品种较少,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菜农拘泥于传统,转型升级的意识不强。”东阳镇党委书记胡耀峰告诉记者,“今年市场低迷造成的困境,给东阳的老百姓敲响了警钟,东阳蔬菜产业必须转型。目前,我们已经从品质化育苗、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运作等几个主要方面着手,全方位推进东阳蔬菜产业量质提升,倾力打造省级蔬菜专业镇。”

    瞄准“特”“优”,在品质和科技上创新突破,制定蔬菜种植行业标准

      近日,记者在东阳镇西阳村康养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智能生态大棚里看到,这里各样的设施蔬菜采用无地膜种植。
      “我们这个智能生态大棚占地18亩,运用了多种设施蔬菜种植的高科技。其中,有通过收集雨水(又名无根水或阳水)和地下水进行浇灌的阴阳水浇灌系统,有激发植物细胞分裂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声波机技术以及提高植物吸收养分的植物能量机,还有满足设施大棚植物生长所需二氧化碳的“气肥”技术、物理方法调理光谱促进光合作用从而更好完成杀菌和合成养分的分光生态聚能膜技术等。公司每年引进或试验新品种200多个,全年可提供优质苗木1000多万株,近几年累计为全省提供蔬菜种植技术实地培训8000多人次。”康养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岐明介绍说。
      记者发现,这里的西红柿和小西瓜口感比市场上的普通品种要好很多。记者切开一个小西瓜,很快就引来了十几只蜜蜂。张岐明告诉记者,这些蜜蜂是从荷兰买来的,共有1200只,主要用于植物花卉的授粉。
      “在今年入春以来蔬菜收购价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公司销售的各种功能蔬菜、稀有蔬菜并没有受太大影响。”张岐明介绍,“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只要是认可我们蔬菜品质的,价格稍高一些也能接受。比如降血压的芹菜、降脂的黄瓜、控糖的青椒,我们都是按每公斤8元的价格出棚。”
      自2019年以来,康养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累计接待来自全省的参观者7000余人次,在促进全省蔬菜种植产学研一体化和制定蔬菜生产标准方面发挥着积极有效的引领作用。
      “在康养源公司和山西恒茂现代农业集团等蔬菜种植大户的带动影响下,东阳镇蔬菜种植的产业化、标准化程度明显提升。”胡耀峰告诉记者。

    立足蔬菜全产业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全省闻名的“东阳小镇”

      2023年9月23日,榆次区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暨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在东阳镇常家庄园前广场拉开帷幕。与此同时,位于东阳镇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恒茂基地的展厅内,榆次区首届蔬菜嘉年华暨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千亿级产业区”阶段性成果展同步举行。
      “我们第一次尝试将蔬菜产业和文化旅游融合,旨在挖掘‘中国儒商第一家’常家庄园景区的品牌优势,结合三晋蔬菜第一镇的蔬菜全产业链示范廊道建设,倾力打造研学游、采摘游、产业游3条主线,以文促旅、以旅促农,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以东阳镇和修文镇为核心区的省级蔬菜镇。”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榆次区委书记张英杰向记者介绍东阳镇省级蔬菜专业镇建设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部分工作。
      为实现到2025年将东阳镇打造成省级蔬菜专业镇的目标,2024年以来,在以往蔬菜专业镇建设工作基础上,榆次区启动了包括品质育苗、标准种植、蔬菜加工、双线销售、特优品牌、多维融合的蔬菜产业全产业链量质提升系统工程,力争到2025年底,将东阳镇建成全省闻名的优质蔬菜核心区、山西蔬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省知名农文旅融合发展引领区。
      “东阳镇申报的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已经通过农业农村部初评,待批复。这个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届时我们将重点对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种植、品牌化打造、冷链物流等几个方面进行扶持,为创建省级蔬菜专业镇全力以赴。”胡耀峰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郝光明

    记者手记
    莫小瞧本土专家

      记者在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探访蔬菜种植产业时,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沉淀,一批东阳本地的蔬菜种植专家对于整个东阳蔬菜产业发展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康养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岐明就是东阳人,让老百姓能吃上健康、绿色、有机的蔬菜是他一直以来最大的心愿。如今,这个心愿在他苦心经营的12万平方米的生态智能温室大棚里得以实现,也带动了整个东阳蔬菜种植产业向“新”而行。
      张岐明告诉记者,康养源生态智能温室大棚的各项新技术一部分是引进的,另一部分是他自己十几年种植蔬菜技术的创新集成。
      计划投资4亿元建设山西恒茂农业集团的武晋良是太谷人。目前,该集团前期2亿元投资已完成。武晋良告诉记者,山西恒茂农业集团将立足果蔬种植,坚持果蔬基础种植、冷链物流配送、农产品深加工、酱菜加工生产、农贸市场和中央厨房相结合,打造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还有专注于西红柿深加工的晋中市农艺园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郭冬维,专注于蔬菜苗木培育的山西桂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俊武等,都是土生土长的东阳人。
      这些本土的、从蔬菜种植几十年实践中走出来的专家、企业家,在整个东阳蔬菜种植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用东阳镇党委书记胡耀峰的话说,就是难以估量。

    郝光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7-25期

    • 第2024-07-24期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22期

    • 第2024-07-21期

    • 第2024-07-20期

    • 第2024-07-19期

    • 第2024-07-18期

    • 第2024-07-17期

    • 第2024-07-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