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分选线上,一颗颗火红饱满的西红柿在翻滚中分类导出。
工人正在为西红柿人工授粉。
华联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十三号日光温室内,工作人员正在为甜瓜套袋。
华联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号玻璃日光温室内,农业技术人员正在整枝。
华联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号玻璃温室内,技术员王守明正在查看枸杞西红柿长势。
六和养殖种植综合专业合作社蔬菜交易市场内,工人正在分拣尖椒。
阳高县蓝莓产业园零耗能高温柔性日光温室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压苗。
华联现代农业产业园。
阳高县大白登镇潘寺村千亩设施农业基地。
县情介绍
典型农业大县
持续创新引领
阳高县位于我省东北部、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辖11个乡镇197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598.3平方公里,耕地97.17万亩,户籍人口26.29万人,常住人口18.66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交通区位便利优越。境内大张高铁、京包铁路、大秦铁路贯通东西,京大、天黎2条高速以及京拉线、万达线2条国道,孙右线、天黎线、积大线、长神线4条省道穿境而过,乘坐高铁1个半小时可抵达北京、2个半小时可南下太原,40多分钟车程即可到达大同机场。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28.6%,境内有桑干河、吾其河、白登河、黄水河和黑水河等5条水系河流,2021年被水利部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境内地热资源丰富,地热田面积7.065平方公里,富含锂、锶、硒等28种微量元素。
气候宜人适合居住。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1℃,年平均降水量364.9毫米,全年无霜期161天,空气质量优良,是全国养生养老示范基地、最美养生休闲旅游名县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
阳高县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基础雄厚,1985年被商业部命名为北京市十大外埠蔬菜基地,与山东寿光齐名。近40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主抓手,多举措推动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该县先后被确定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大县、全省“一县一业”蔬菜示范基地县、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近几年,阳高县更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以“阳高红”西红柿种植为引领,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培育壮大杏果产业,积极扶持畜牧产业,以时不我待的干劲、静水流深的稳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勠力同心、创新实干、勇毅前行,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阳高县罗文皂镇罗文皂村3000多个浅蓝色钢架塑料大棚分列道路两侧,鳞次栉比、集中连片,棚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位于大白登镇曹家庄村的华联现代农业产业园3号玻璃日光温室内,一根根笔直翠绿的无限生长型太空黄瓜挂满秧藤,成熟果品采收之后留下的枝蔓有序地盘在地上;福兴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交易市场内,一颗颗火红饱满的西红柿在分选线上翻滚、跳动,经过洗涤、传输、大小分类、批量导出等环节后,被工人手脚麻利地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盛夏时节,记者走进阳和大地,进大棚、问菜农、访市场,感受现代化设施农业的蓬勃脉动。
阳高县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大县、全省“一县一业”蔬菜示范基地县,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10.4万亩,总产量47万吨,总产值突破10亿元。其中,设施蔬菜面积5.7万亩,居大同市第1位、山西省前5名。
近年来,该县聚焦大同市“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和“转型四步走”战略目标,不断发挥果蔬产业优势,全力深耕农业赛道,高起点、高标准发展设施农业,坚持低耗能、低成本、生态安全、高产优质高效,向特色资源要效益、向品牌市场要效益、向现代科技要效益,逐步推动设施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科技化智能化发展。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推动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
发展设施蔬菜,阳高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地处北纬40度、东经113度的中温带,光热资源充沛,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蔬菜种植的“黄金地带”。县内火山群多达6座,是我国第四纪火山群之一,区域内多为火山熔岩质偏碱性土壤,富含硒、锌、铁等20多种微量元素,加之地下水资源丰富,所产西红柿含糖度高达12度,番茄红素含量高达5.01%,维生素C含量达13%以上,甜度高、口感脆、营养丰富,逐步形成了全国同行业高度认可的地域品牌“阳高红”,受到全国各地大型商超市场青睐,产生了产业带动、项目促动、科技联动、市场拉动的多链条拉升效应。
今年,全县“阳高红”西红柿种植面积超过1.33万亩(圣女果0.61万亩、蔬菜西红柿0.67亩、口感西红柿0.05万亩),预计年产量达到5.5万吨,年产值超过3.5亿元。
阳高县城南10公里处,占地390亩的塑料大棚集中连片、排列整齐,这里是大白登镇“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园区。2024年,园区通过国家应急管理部引进山西盛世农创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釜山88”“玲珑”“串红”“青甜”4个西红柿品种,同时引进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的科研团队进行土壤改良和病虫害防治。
7月8日,记者走进其中一座大棚,番茄的清香扑面而来,绿油油的藤蔓上挂着一串串大小均匀的西红柿,务工人员正忙着整枝、打杈、绕蔓、采摘……
“凭借良好的环境、优质的微碱土壤、科学的种植模式、中高端的产品品种,我们与百果园、胖东来、华联优选、北京新发地、郑州万邦等大型商超、批发市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山西盛世农创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甘相阳向记者介绍道,“我们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带动周边将近400名农民就业,每人每月可增加务工收入4500元左右。”
大白登镇“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园区的蓬勃活力是阳高县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龙泉镇东关村日光温室园区、龙泉镇道北日光温室园区、龙泉镇新和堡日光温室园区、大白登日光温室园区、王官屯镇日光温室园区、古城镇日光温室园区6个日光温室集中连片产业园区,龙泉镇花苑塑料大棚产业园、大白登镇周官屯塑料大棚产业园、狮子屯乡狮子屯塑料大棚产业园、古城镇下辛庄塑料大棚产业园、东小村镇东小村塑料大棚产业园、罗文皂镇吴家堡塑料大棚产业园、下深井乡下堡塑料大棚产业园、王官屯镇众和塑料大棚产业园8个塑料大棚产业园。其中,2个蔬菜标准园获得农业农村部命名,10个蔬菜标准园获得省农业农村厅命名。
该县还成立了8家规模化蔬菜种植公司、3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大型脱水蔬菜生产企业、8个分拣车间、2家农产品包装企业、18个田头市场。2020年以来,大力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分两批新建54个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总投资1750万元,预冷规模57330立方米。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壮大规模化种植者。
结合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阳高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年种植面积在300亩以上的大棚蔬菜经营农户有30多户,近几年新发展的塑料大棚中80%以上是规模化种植,为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大白登镇,潘寺村千亩设施农业基地逐步构建起“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民技能提升+资产收益”的乡村振兴新模式。该基地分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食用菌基地三大板块:107栋日光温室为村里建设;1000个塑料大棚中,龙头企业寿耕农业合作社建设了800多个,主要种植圣女果西红柿和茼蒿,村里建设了100多个,由村民承包种植;高端食用菌基地的18栋现代化设施大棚、4个智能出菇方舱、日产2万棒程控式流水线车间、万级净化车间2500平方米、3个全自动温控育菌室、2个冷链仓储等,均为集体经营。
规模化种植解决了个人不能干、干不了的难题,带来了可观的就业率。7月8日,正在潘寺村塑料钢架大棚内为西红柿人工授粉的陈文召告诉记者:“我是隔壁赵家寨村的,我们村8个妇女一起过来打工,工资日结,每天收入130元,中午还管饭,挺好的!”
扶持产业龙头,打造标准化生产领跑者。
在追求和打造设施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高产化的过程中,阳高逐渐呈现出龙头带动、产业集聚的良好发展势头。由华联农业发展(阳高)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的华联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一个集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电商、冷链、销售、农文旅、康养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该示范园内建有玻璃日光温室4栋、土墙体日光温室3栋、四季版无墙体多功能日光温室19栋、零耗能柔性墙体日光温室14栋,还建设完成了包括冷冻库、保鲜库、杂粮库、果蔬库、电商云仓、城配中心、信息中心在内的物流园。
在科学种植方面,华联公司与种植户签订“农产品种产销协议”,采用“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华联公司提供种苗和种植管理技术,合作社负责日常服务,11个乡镇的35个村依据各村土地条件和传统种植特色,让农户种植农产品,华联公司打包收购推销。
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标准化生产的专业服务队。
阳高县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东省寿光市聘请多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为以“阳高红”为代表的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2022年7月,阳高县政府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共建西红柿产业研究院。在专家助力下,该县的温棚使用了水肥一体化机、智能控温、滴灌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还陆续进行了西红柿新品种示范推广、肥水一体化、病害防治、设施番茄绿色防控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该县还着力建设覆盖广泛、类型丰富、层次多样的蔬菜产业技术农民队伍,用足科研院校、各类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技推广机构、乡村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夜校、村民大讲堂及职业学校等公益性机构,用好淘宝大学、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田间学校等民办机构,形成了县乡村一体化、全方位的培训体系。
依托现代产业经营体系,阳高农民种好“菜棚子”底气十足。
从产业优势到品牌优势
加快设施农业品牌化市场化
从产业化迈向品牌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那么,如何让“阳高红”越来越红,成为阳高设施农业的优质名片?
精心布局,细心呵护。阳高县成立“阳高红”蔬菜全产业链服务中心和“阳高红”西红柿协会,制定出台《阳高县西红柿产业规划》《阳高县西红柿产业发展补贴政策实施方案》等文件,给予“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扶持,形成了县乡村一体化的“阳高红”发展体系。
内拓外延,扩展市场。积极对接大同市“菜篮子”工程供应,与北京、上海、郑州等省市的50家商家建立了供销关系,与上海江桥、浙江嘉兴等地的大型蔬菜市场达成战略合作,在上海江桥农贸市场设置专供档口,被上海市政府定为上海市政府菜篮子工程延伸基地并挂牌。
上下联动,延长链条。建设分拣车间、预冷库、包装企业、交易市场,形成科研、生产、包装、贮存、销售各个环节配套的产业链条,促进各环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引进来走出去,提升“阳高红”知名度和品牌附加值。举办“阳高红”西红柿论坛,引进华联农业公司、青岛沃林农业(大同)有限公司,与山东寿光市昇景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832平台、京东云、易居乐农、北京食迅网、北京锦益网络、老乡严选等电商平台有效对接,深度融入电商产业链。带上“阳高红”西红柿参加全国社区消费扶贫工作推进会等各类农产品展销会10余次,参加电影频道星光行动节目、成龙电影周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等,让“阳高红”红遍全国。
如今,阳高设施农业品牌效应凸显,市场供不应求。
7月9日,位于罗文皂村的福兴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交易市场,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西红柿经销商和产品经纪人。
“我每年辗转于海南、寿光、阳高等全国优质西红柿产区进行产地对接,将高品质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武汉等地。每年6到9月我都会来阳高采购西红柿。”在蔬菜交易市场的院子里,记者遇上了来自山东寿光硕峻专业合作社的西红柿经纪人韩永生,“我已经来了4年了,眼见着‘阳高红’西红柿的品质越来越好,产量越来越大,逐渐超过了寿光。去年,我在这里收购了200多万公斤‘阳高红’西红柿。今天是我今年来阳高的第4天。这4天,我每天从这里发送出去20多万公斤西红柿。预计今年总发送量能超过500万公斤。”
在交易市场的分拣车间,收购回来的“阳高红”西红柿被放入分选生产线上,随着不断翻滚,不同大小的果品分流至5个不同的收纳区域。工人们将果品整理分放至泡沫箱中,放上保鲜纸,封箱,然后通过运输车放至指定位置。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商郭志手拿一卷“阳高红”西红柿封箱专用红胶带,一边帮工人封箱,一边向记者介绍:“今年是我来这里采购‘阳高红’西红柿的第8个年头了。去年我从这里采购了68车‘阳高红’西红柿,大概有30多万公斤,品质都非常不错!”
和郭志一样,采购商高新迎也对“阳高红”西红柿赞不绝口:“糖分高、口感好,确实优于其他地方,我是今年的第一批‘阳高红’采购商,后面有很多排队的,好产品供不应求啊!”抽空和记者说了几句话,高新迎又忙着去清点打包好的“阳高红”去了。
继“阳高红”品牌在全国市场打响后,阳高设施农业“接二连三”“争奇斗艳”,不断做出一桌桌“五彩缤纷的好菜”。
阳高西红柿、胡萝卜、黄瓜、茄子、西葫芦、辣椒等蔬菜先后取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A级认证证书,设施蔬菜全产业链服务中心在北京挂牌成立,“阳高红”“大泉山”“绿丰”“绿源”“雁阳高照”等10多个知名绿色蔬菜商标和“颐品阳高”“阳高红”公共品牌相继注册……
从田间地头到市场餐桌,不同颜色的阳高蔬菜以新鲜、健康、美味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阳高已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为丰富市民餐桌、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7月10日上午,位于罗文皂村的六和养殖种植综合专业合作社蔬菜交易市场内,新鲜辣椒铺了一地,分拣工人们正按照大小、颜色、品质等标准仔细分类,动作麻利而精准。
很快,杂乱无章的尖椒、青椒变得井然有序,仿佛经历了一场无声的“选美大赛”,变成了一件件错落有致的艺术品,静待被送往千家万户的餐桌。
“家里的土地全都流转出去种大棚了,我们全家来合作社打工,离家近,很方便。”正在分拣尖椒的罗文皂村村民王丽荣说,“除了土地流转收入外,我们又额外增加了一份收入。”
“在这里分拣辣椒、打包装车,虽然辛苦,但很开心,这种‘家门口’的就业模式大家都喜欢。”旁边的分拣工人米爱仲附和道。
随着设施蔬菜产业及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阳高涌现出蔬菜分拣工、质量检验工、产品装卸工、果蔬采摘工、产销对接经纪人等新的职业。而新职业背后,是经济业态、社会分工的新变化,也是当地农民思想观念、职业选择的新调整。农民在“家门口”转身成为产业工人,沉浸在农产品丰收的喜悦中。
“咱们还是每天相跟上,来当蔬菜采摘工或者分拣工吧,都挺好的。”“采摘的话,每天早上5点半和下午2点半进棚摘菜,每次4到5个小时,也不累呢!”几位来自周边村的妇女一边聊天一边干活儿,好不快哉。
不远处,蔬菜装卸工熟练地将一箱箱封装好的蔬菜搬到专用运输车上,收购商在旁边一一清点。
刚清点完货品的蔬菜经销商张军现告诉记者:“我是从石家庄过来收购青椒、尖椒的,平均每天收购0.7万公斤发回石家庄蔬菜市场,这里的蔬菜品质好、受欢迎!”
记者在交易市场满场跑,终于见到了忙碌的六和养殖种植综合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立强。“这几天,交易市场平均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青椒、尖椒约有5万公斤。”王立强介绍说,“合作社共种植了800多棚青椒尖椒、200多棚西红柿,棚里采摘加上市场分拣,每天用工在70人左右,基本都是罗文皂村村民。”
从西红柿到胡萝卜、黄瓜、茄子、西葫芦、辣椒等,从“一抹红”到“五彩缤纷”,阳高不断再塑设施农业新优势。
品牌优势叠加科技优势
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化智能化
7月8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龙泉镇八里台村的阳高县蓝莓产业示范园,只见一排排零耗能高温柔性日光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大棚综合运用智能温控设施和自动化系统,为棚内的蓝莓提供了稳定的生长环境,是现代农业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
“咱们阳高蓝莓产业示范园项目由阳高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投建,大同禾晟果业有限公司运营,总占地面积657亩。目前,一期50个智能温控大棚已投入运营。”阳高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曹权明告诉记者,“示范园着力培育集育苗、种植、管理、销售于一体的蓝莓全产业链,建设北方地区最大的单体优质蓝莓种植园区,打造继‘阳高红’之后的‘阳高蓝’蓝莓品牌,助力大同成为京津冀优质‘果篮子’。”
记者步入其中一座大棚,目光所及,一株株盆栽蓝莓苗挺拔向上,展现出勃勃生机。蓝莓种植盆里插着一根根细长的滴箭管,营养液经由智能施肥机和滴灌滴箭系统,均匀、高效地泵送到每个角落,确保每一棵苗木均匀、快速生长。
“蓝莓比较娇贵,对气候、土壤、水质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要求较高,而阳高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蓝莓生长。”示范园基地主管刘艳棚边查看蓝莓长势边介绍说,“园区大棚采用了节能控温技术,实现零耗能、零排放,在冬季-30℃低温情况下棚内温度仍可控制在15℃以上,确保蓝莓生产的稳定性。同时,我们精选适合阳高农作物物候期的蓝莓品种,采用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蓝莓基质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和标准,使用进口的耐特菲姆精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进行农事作业,并通过数智化信息系统进行全自动管控,以确保蓝莓品质。”
“看到蓝莓盆外侧的黑色管道了吗?”刘艳棚指着蓝莓种植盆介绍道,“这是先进的肥液回收系统,能有效降低棚内病害发生概率,回收的肥液还可以作为其他果树的肥料。”
科技元素融入,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的收入。“目前示范园区培育的9.1万株蓝莓苗,今年12月份可以挂果。春节前,我们就能向市场供应高品质的蓝莓鲜果了。”禾晟果业公司财务负责人孟辉算了这样一笔账:“鉴于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优秀品种的选育,我们的蓝莓全部是精品鲜果,口感、大小、品相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市场欢迎度和接受度会非常高,收入也会非常可观!”
无独有偶,华联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也充满了“科技范儿”。宽敞明亮的4号玻璃温室内,鲜红的枸杞西红柿长势喜人,个头不大,却饱满圆润,一颗颗、一串串,欢笑着掩映在绿色的枝叶间。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在这里“大显身手”。
大棚的覆盖材料是钢化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耐候性和保温性能,使用寿命较长;支撑结构采用了专业的钢结构,能够稳定抵御外部环境变化;棚内配备了高效的通风系统,确保温室内部的空气流通;温室入口处的动力柜上,各色按钮排列整齐,和室内的环境调控设备一起,精准创造适于作物成长的稳定环境。
“西红柿品种不同,口感不一样。枸杞西红柿是将草本植物西红柿嫁接到木本植物枸杞枝上形成的,含硒量高,兼具氨基酸、维生素、胡萝卜素和钙、铁、锌等多种元素,果实肉厚多汁。”园区技术员王守明摘下几颗成熟的枸杞西红柿递给记者,“随便吃随便吃,来阳高,西红柿管饱!”
华联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与中国农业大学、大同大学等院校联盟合作,着力在设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示范推广上做文章;与中国农业大学在柔性墙体日光温室建设上开展合作,进行养虾示范,实现“鱼菜共生”;与中国农科院进行玻璃日光温室合作,开展育苗与有机菜种植装备技术集成研究,专攻物流机器人与水肥植保机器人项目,以提高有机蔬菜的科技含量及种植劳动生产率;山西农业大学西红柿产业研究院已落户园区,在1号土墙体日光温室中种植了54个西红柿试验品种。
曾经,传统农业大县的农民“会种地”;而今,新型设施农业大县的人们“慧种棚”。越来越多的“棚二代”带着技术回到家乡,越来越多的新农具投入使用,传统优势农业逐步迈向现代化智能化。
阳高县还建设了“阳高西红柿生产数字化管理决策大数据平台”,利用高精度气象站、传感器网络和番茄表型监测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西红柿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和产量品质的预测分析,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现代科技赋能,阳高设施农业从冷棚种植转向冷暖棚同步种植、由“单季红”转向“四季五彩缤纷”,逐步走出一条有机、健康、绿色、高产、高效、高品质的发展之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大泉山下,阳高人走过千山万水,仍在跋山涉水,誓要在全国设施农业宏图中绘就浓墨重彩的一笔。
蔬菜大县如何让产业“微笑曲线”更美?
记者手记
产业链“短板”其实是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行走阳高,记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为深刻。
根据经济学“微笑曲线”理论,曲线左端为产前供给研发,中端为产品生产,右端为品牌营销,左右两端附加值更高,整个曲线看起来像是微笑符号。由此可见,产品优势是基础,但是仅靠拼资源不可持续,只有做强产前、产后,才能抢占产业制高点,让产业链“微笑曲线”更加优美。
在阳高设施农业产业的“微笑曲线”中,中端的生产和产后的品牌营销已经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产前的育苗环节却是尚未补齐的“短板”,同时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7月8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阳高县狮子屯乡下梁源村北的昌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的一栋育苗大棚,只见一指高的秧苗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根系发达的南瓜苗,上层是育苗技术人员嫁接好的黄瓜苗。务工人员正将可以上市的秧苗一一取出,整齐摆放在蓝色的秧苗筐内。
像这样的农民育苗专业合作社,阳高县有12家,年育苗量在500万株以上的仅有2家,全县全年规模化育苗4000万株,集约化育苗程度只有13%,而该县蔬菜种苗需求量在3亿株左右,优质种苗缺口很大。同时,当地多数菜农并不愿意接受品种较好但价格较高的种苗,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限制当地设施蔬菜的产量或者品质。
让记者兴奋不已的是,阳高县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努力引导育苗企业提档升级,力争每年扶持2到3家集约化育苗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用3至5年时间让全县集约化育苗量达到2.6亿株,集约化育苗程度达到85%。该县农业部门还将出台细则对规模育苗户进行奖补,推动育苗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扩大规模、提升组织化程度,促进优质种苗数量提升、价格下降。
阳高设施农业产业链发展路径已然明晰:提升中间,做强两端,凝聚多方合力,再塑产业新优势,从“一棵好苗”到“一桌好菜”,全力打造一条上扬的产业链“微笑曲线”,让“阳高红”及“缤纷蔬果姐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李影 刘迎春
专家点评
科技引领 品牌赋能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孙秀玲
近年来,阳高县将发展大棚蔬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以品牌和科技双轮驱动设施农业发展,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阳高县在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中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民技能提升+资产收益”的乡村产业振兴新业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龙头带动作用更加凸显,高技能农民、科研单位等多元主体的作用也得以充分发挥,共同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品牌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阳高才实现了科技引领和品牌建设的“两翼齐飞”,共同助推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现代化智能化设施农业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保障农产品品质与安全的关键引领。阳高通过现代化蔬果产业园建设,基于科技创新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管理,不仅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更推动传统优势农产品不断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另一方面,设施农业品牌成为塑造农业新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品牌是农业产品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连接消费者与生产者的重要桥梁。“阳高红”设施蔬菜品牌化战略的实施,提升了蔬菜、蓝莓等阳高蔬果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市场辨识度,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安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更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整合,真正将阳高设施蔬菜打造成了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高质量标准的农业品牌。
整体来看,阳高县的设施蔬菜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建设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品牌,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化、集约化和现代化,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翁剑拍摄
责编:李影
版式:侯海宏
本报记者李影 翁剑 实习记者刘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