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理论·践悟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短视频的创作探索

  

王颂豪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媒体的迅速发展,新闻短视频成为媒体融合的重要产物,其在内容生产和形式创新上对信息传播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本文立足当下新闻短视频的发展现状,结合新闻短视频的产品特征,研究探索如何优化提升新闻短视频创作。
  近年来,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多种媒介形态共生的融合传播格局。
  在这一背景下,新闻短视频以其独特的传播特性和叙事方式契合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也为传统新闻报道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新闻短视频提供了便捷的生产和传播渠道;另一方面,大量新闻短视频的涌现也对其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以说,新闻短视频代表了新闻创作和传播的发展方向,对新闻业态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作者的持续探索,新闻短视频的制作水平和传播效果将不断提升,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新闻体验。当前,主流新闻媒体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受众需求变化,积极探索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规律,才能推动新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媒体融合下新闻短视频现状

  当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无线网络的广泛覆盖,为新闻短视频的制作与传播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与此同时,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蓬勃发展,也为新闻短视频的生产与分发搭建了高效便捷的渠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多种媒介形态共生的融合传播格局已成为发展趋势。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新闻短视频凭借其碎片化、娱乐化、社交化的特点,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短视频逐渐形成了快速响应、创新表达、多元传播、互动参与等特征。从内容上看,新闻短视频的报道视角和呈现方式上更加贴近受众、注重互动,力求通过鲜活的案例和细节展现新闻事件的多元面貌。从叙事方式上看,新闻短视频更加强调故事性和可视化,注重运用影像、文字、音乐等多种元素营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同时,碎片化的信息组织方式也使得新闻短视频更加适应移动端用户的阅读习惯。

二、如何优化新闻短视频创作

  目前,新闻短视频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媒体融合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新闻短视频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受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新闻和信息。在资源获取、调查操作以及内容主流化方面的短板,可以由电视媒体的背景资源和公信力补齐,进而为新闻短视频发展创造新机遇。
  (一)注重突发事件和热点话题的快速响应。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时效性要求更高,新闻短视频必须在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才能抢占传播先机;另一方面,互联网算法技术的优化使得热点话题能够快速聚合流量,因此围绕热点进行内容生产是提升传播效果的有效策略。
  (二)强调视听语言的创新性和多样性。新闻短视频要大量采用同期声、画外音、文字等视听语言,打破电视新闻传统的叙事模式,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丰富的画面、生动的解说、创意的剪辑,快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同时,要大胆采用动画、漫画等多种表现手法,增强视觉冲击力,并辅以丰富的表情包、动图等元素,实现图文音视频的有机融合,全方位调动受众感官,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三)追求叙事碎片化、影像化。新闻短视频要打破电视新闻传统的叙事模式,突破时空的限制,精准记录事件发展脉络。新闻短视频的时长通常要保持在1至3分钟,最长不超过5分钟。这种时长更适合受众在任意场景接收信息。这要求新闻制作时,要将整个时间高度浓缩,摒弃传统电视新闻直白的讲述方式,通过线性叙事、互动叙事等多种手法,提升新闻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四)设置标题别具一格。新颖的标题是新闻短视频最能抓住用户眼球的要素之一,也是区别于电视等主流传统媒体的一大特征。新闻短视频的主标题要简洁明了,副标题更加灵活多变,大量采用绘声绘色的表述,通过设问、悬念、重复等修辞手法,激发受众的好奇心。
  (五)增强社交互动和用户参与。评论、点赞、转发等社交功能的嵌入,增强了新闻短视频的互动属性,有利于实现病毒式传播。同时,加强UGC(用户生成)内容与PGC(专业生产者生成)内容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丰富短视频的内容和形式,也让普通用户有了参与新闻生产的机会,形成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传播的良性互动,增加用户粘性,提高二次传播的可能。
  (六)创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科技的发展已经开始重塑新闻短视频的创作生态。新闻短视频可以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沉浸式技术,打造身临其境的新闻体验。例如,电视新闻可以运用智能合成主播技术,制作虚拟主播来播报新闻。虚拟主播通过对真人的外貌、表情、声音和动作进行建模学习,再结合自然语言处理,可以自动生成逼真的播报视频,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在报道重大事件或灾难现场时,通过VR视频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事发经过;在介绍历史文物或名胜古迹时,利用AR技术将其数字化呈现,让观众与之互动。这些都有助于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代入感。

三、新闻短视频创作面临的瓶颈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尽管新闻短视频已经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但也遇到了一些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一)内容同质化。还有一些主流媒体,为了符合用户对热点的关注,开始大量复制转发同一热点新闻,甚至相互蹭流量、蹭热度,严重违背了新闻短视频的创作规律。
  (二)追求娱乐化。新闻短视频注重用户的感官刺激和视觉愉悦。因此,一些主流媒体在内容的生产上一味追求新奇、娱乐。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以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来换取流量,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新闻短视频的传播生态。
  (三)制作扁平化。许多主流新闻媒体对于新闻短视频的制作,只停留在垂直发布阶段。主流媒体制作新闻短视频,经常会将传统媒体的视频不论长短、不加修饰、原封不动发布在新媒体平台。这样机械复制的短视频产品只是冰冷地传递了新闻信息,也就使得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对此,媒体工作者需要在创新表达的同时,坚持内容为王、服务受众的理念,注重提升政治意识和媒介融合意识,推动新闻短视频在内容生产、传播渠道等方面的优化,更好地提升新闻短视频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从内容生产角度看,新闻短视频应坚持内容为王,着力提升内容品质。一方面要紧跟热点,及时制作和发布与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相关的新闻短视频,增强时效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选题,围绕受众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生活话题,制作有深度、有温度的短视频作品,拓展话题维度,延伸思考空间。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融媒体资源优势,通过多平台采集、多渠道投放,不断提升新闻短视频的传播效率和影响力。
  从叙事形式角度看,新闻短视频要讲求策划和创意,灵活运用视听语言,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鉴于短视频时长有限,叙事应突出重点,采用倒叙、插叙等非线性结构,设置悬念,抓住受众的注意力。视觉呈现上要充分利用多种拍摄手法,运用画面剪辑、音效处理等后期手段,塑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此外,还可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手段,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样式和沉浸感,吸引受众目光。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短视频凭借其时长短、传播快、互动性强等特点,迅速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新闻短视频虽然能够有效吸引受众注意力,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娱乐化等问题。新闻短视频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产物,蕴藏着巨大的传播价值和发展空间,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媒体融合背景,在内容选题、制作手法、传播渠道等方面不断创新,以优质内容吸引受众、多元表达增强体验、融合传播提升影响,不断增加新闻短视频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社会。(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06期

  • 第2024-09-05期

  • 第2024-09-04期

  • 第2024-09-03期

  • 第2024-09-02期

  • 第2024-09-01期

  • 第2024-08-31期

  • 第2024-08-30期

  • 第2024-08-29期

  • 第2024-08-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