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7年入选“双百企业”,持续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关键岗位核心人才、一线偏远岗位人才、创效增收贡献突出人才获得了更好的收入,今年近87%的投资集中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上……华阳集团正在成为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标杆。
近年来,该集团紧紧围绕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聚焦重点难点持续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华阳实践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
党建引领
全力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
机器轰鸣,机械臂灵活挥舞,经过激光划片、焊接、排版、质检等程序,一片片晶硅光伏组件顺利下线。这是不久前记者在华阳集团阳泉华储光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看到的火热生产场景。
在完成新能源产业“智”造升级过程中,华储光电一系列专业性要求极高的工种都实现了自动化。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签订合同3660兆瓦,从8月份开始,组件月需求量大幅上升至170兆瓦。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何以活力十足、动能强劲?华储光电公司董事长王磊说,这源于华阳集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筑牢国有企业发展“根”和“魂”、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引领。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华阳集团聚焦党建引领提升、转型发展提速、科技创新提能、企业管理提标、安全生产提质5个方面,以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用改革的手段促进发展,全力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实效。
华阳集团持续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修订完善《华阳集团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规定》,明确党委讨论和决定的19项重大事项,确保党委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把关定向权;修订“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梳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事项清单4类38项,进一步提升党委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了决策质量和效率;把规范董事会建设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点,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98%的企业外部董事占多数。截至今年6月底,华阳集团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总体完成率达58%,实现了“双过半”。
双轮驱动
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国企改革深化的关键目标。近年来,华阳集团多措并举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统筹推进“八个专班”建设,牢牢把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向,深入推进智能化矿井建设,重塑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以高产高效工作专班为例,1—6月份,累计综合单产达到16.3万吨/月,成功打造6个日产万吨队组;截至2023年12月底,建成6座智能化煤矿、126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
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做精做优上,聚焦“专精特新”,对内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成立产业技术研究总院,对外联合高校、深化合作,构建起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全力打造钠离子电化学储能全产业链。以华钠芯能公司为例,钠电系列产品持续上新,打通了钠离子电池“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全产业链,华阳集团更是成为全国首家实现钠离子电池产品规模化生产及商业化应用的企业,跻身全国钠离子电池产业第一梯队。
在产学研协同发展深度融合上,“一企一策”研究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健全“技术、工程、操作”人才培养体系,协同推进创新平台“提质进位”和“促优培育”行动稳步开展,通过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引导科创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今年以来,华阳集团各项改革呈现新动向,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上进一步加强了核心功能的革新。优化国有资产资源配置成为重要议题,剥离处置“两非”“两资”、盘活存量资源以及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等举措有望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精准考核
充分激发员工队伍内生动力
千米井下,乌金滚滚。采煤队、掘进队的员工你追我赶,一派繁忙景象。阳煤集团新景公司机电工区检修队副队长温文文干劲儿满满。
以温文文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时,新景公司一次性奖励30000元。今年“七一”,温文文被评为“华阳集团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获得集团奖励资金8000元。“华阳集团的薪酬激励向关键岗位核心人才、创效增收贡献突出人才倾斜,员工多劳多得,激发了我们的工作积极性。”温文文说。
华阳集团深化分类考核,制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实施精细化管理、差异化考核。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对所属单位和机关部室开展经营业绩评分考核,通过对产量利润指标的精准考核,倒逼责任落实,激发生产活力;优化完善管理、技术、技能等多序列岗位管理体系,实现薪酬能增能减;常态化开展岗位评估,科学精准实施全员绩效考核;全面推进市场化用工,优先消化安置富余人员,鼓励地面富余人员转岗到井下、外埠单位等缺员岗位,实行“人随岗走、以岗定薪、岗换薪变、优绩优酬”,向偏远煤矿发放特殊薪酬激励,促进人员合理流动。以“八个专班”为例,协同发力、提质增效,破解掣肘难题,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
深化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华阳集团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破思维定式、持续纵深推进,不断改出新活力、创造出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
本报记者郭强 通讯员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