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卿
充分开发和挖潜文博数据要素是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文化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面对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文博数据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山西要想真正地“让文物活起来”,必须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主题,强化数字赋能,全链条采集好、管理好、挖潜好、利用好文博数据要素,充分盘活传统文博资源,不断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有效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实施“标准化”采集整理,全周期夯实数据基底
实施数字化信息采集,是对文物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的基础。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物瑰宝灿若繁星,如何有效地保护、整理和利用这些文物数据资源,当务之急是要优化文物数据资源的采集整理,为文物保护利用筑起坚实的数字堡垒。
一是强化文博数据采集整理。依托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现有文物数据采集情况进行查漏补缺,按照“采集信息全面、资源类型丰富”的总体目标,以图片采集资源、视频采集资源和三维数据(模型)资源等形式,稳步推进全省文物高标、高清数字采集工作,让所有实体文物留存“数字身份”;积极推进文博数据要素采集、加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专业化的数据服务机构持续增强采集能力和服务效能。二是优化文物知识图谱建设。针对文物涉及的历史场景、人物事件、礼仪文化、服饰服装等元素,进行数字化映射、匹配、提取和转化,将文物图片影像、形状尺寸、数字模型、发掘报告、出土信息等进行整合,形成数字资源链,挖掘更为丰富、更深层次的文博数据资源,构建起山西特色的历史文化知识图谱,打造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搜索引擎。三是细化数据采集标准规范。支持文博机构、企业和行业组织完善数据采集、质量评价、数据交换、网络发布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建立健全文博行业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并对标准化的数字化技术进行推广宣贯,鼓励专业化数据服务机构按标准合规采集开发数据。
二、实施“精细化”监管保护,全过程完善数据治理
专业的数据采集是基础,高效的数据管理是关键。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数据管理体系,扎实提升数据治理成熟度,为文化遗产传播交流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加强数据资源平台管理。优化文博数字信息的登记和建档管理工作,以山西文物数字博物馆为基础,不断完善文物资源大数据管理体系,实现全省文物保护全业务集成、全项目协同与全数据共享,并为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大数据库等的建设提供数据底座和数据中台。二是加强数据质量评估管理。建立完整的文物信息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和机制,采用科学的数据质量评估模型和有效的检验方法,在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对数据质量适时进行检验和评估,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可用性。三是加强数据资源安全管理。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按照文博数据的重要性和保密级别实施分级管理机制,对数据访问和使用进行控制和监管,强化对文物数字资产的授权管理以及文创知识版权的确权保护。四是加强数据内容展示管理。对文物数字化展示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对数字化展示方式和技术进行专业化评估认证,推动文博单位与相关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加强合作,共同监督文博数据展示情况,促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和展示安全合法。
三、实施“特色化”挖掘开发,全链条深化价值阐释
新时代文物工作的核心是挖掘价值,应深入挖潜和阐释山西文博数据潜藏的历史文化底蕴,真正凸显山西文物资源的丰富内涵和多重价值。
一是挖掘深层次历史价值。充分发挥山西文物资源禀赋与独特优势,依托丰富庞大的文博数据库,加强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学科的全方位基础研究,力争在早期人类行为、华夏文明、中原地区文明演进、民族融合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研究成果。二是凝练特色化文化价值。山西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赋予了每一件文物深刻而独特的历史印记。深度挖掘、凝练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积淀,擦亮传统历史文化特有的精神标识,加快形成省、市、县不同层级的中华文化物化标识体系,推动全省国保单位和博物馆打造各具文化特色的宣传名片。三是重塑新时代精神价值。用好三维重建、音视频、高清图像、动画交互、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数字技术,推动文物展示利用方式动态融合与创新,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重塑焕活文物蕴含的精神价值。四是链接普适性公众价值。充分发挥博物馆等数据要素引领公众文化价值导向的作用,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有效传递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拉近文物与大众的距离,更好讲述有共鸣、有温度的文化遗产故事。
四、实施“创造性”活化利用,全领域推动业态创新
让历史文物资源活起来,让文化网络空间亮起来,让民族精神内核传下去。当前应加快推动文物和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效实现文物活态化传承,为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新动能。
一是建设一批智慧博物馆。将文博数据广泛高效应用于征藏、保护、展陈、教育、传播等博物馆发展要素,围绕太原、大同、晋城、临汾“博物馆之城”建设,加快建设一批示范性智慧博物馆,真正实现博物馆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传播,让博物馆在讲好山西故事的同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二是培育一批新消费场景。推动文博数据与文化旅游、科技发展、艺术戏剧等各行业领域融合创新开发,推出多媒体戏剧、沉浸式体验、数字人、动漫游戏、博物馆剧本杀及数字藏品等系列产品,以新的应用场景撬动新的消费意愿。三是打造一批“文创+”产品。精准分析消费者偏好,对接当前个性消费、DIY创作、“国潮”风尚等时代需求,用独具匠心的创意打造特色文创产品,真正把文物融入生活,让文创设计在遵循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同时,为山西传统历史文化持续赋能新元素。(作者系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山西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山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路径和对策研究——以文博数据要素实践为例》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