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县域经济特色县

产业发展调研行(之十三)汾阳:白酒产业势如虹 谷子高粱遍地香

  • 汾阳市区一景

  • 中国汾酒城

  • “汾享杏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 高粱长势喜人

  • 汾都香小米打包车间

  • 工人操作机器进行小米色选

  • 机器臂搬运小米

  • 白酒包装生产线

  • 工人们正在检测白酒纯净度

  •   

    历史底蕴深厚
    清香白酒称雄

      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西依吕梁,东濒汾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人口稠密,交通方便,是驰名中外的汾酒、汾州核桃和汾州香小米之乡。耕地面积5.5万公顷,农作物以小麦、高粱、玉米、谷子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瓜菜等。
      汾阳市有2600年的悠久历史,有距今800余年的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和太符观、亚洲最高砖塔——文峰塔等百余处文化古迹,孕育出地秧歌、彩跷、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有“无汾不成戏”之称,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汾阳是世界酒都,以杏花村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有6000年的酿造史、1500年的成名史。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杏花村汾酒一举荣获最高奖——甲等金质大奖章,汾阳也被评为“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作为中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汾阳市年产白酒20万吨,产值200亿元。汾阳产区地处北纬37°神奇黄金酿酒带,特有的地貌气候,让这里成为中国白酒唯一的清香型核心产区,离开汾阳就酿造不出好的清香白酒,汾酒的品质、品牌和历史文化等特色优势正在不断放大。
      “十三五”期间,汾阳市GDP年均增速超过20%,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汾阳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以白酒产业为主的省级开发区,是汾阳对外开放的主阵地、新高地,并成立了杏花村酒业集团和酒文旅集团,积极打造千亿级产业规模的世界酒都。
      踏入汾阳市的那一刻,记者仿佛步入了时空的长廊,古朴与现代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阳光温柔地洒在古老的街道上,两旁是历经风霜却依旧屹立不倒的青砖灰瓦,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在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县域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蓬勃发展,尤其是汾阳白酒、谷子、高粱特色产业,如同三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汾阳的经济版图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8月底,记者对汾阳市的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详细采访,在这里,记者努力探寻一个个多元化、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是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共同推动汾阳市县域经济发展迈向新的高度。随着车轮缓缓驶入这座古城,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的独特气息迎面而来,让记者对即将展开的调研采访充满了期待。

    一粒高粱成就一壶好酒

      在汾阳这片历史悠久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座集现代农业种植、示范推广、产业带动于一体的“汾享杏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正悄然崛起,成为该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这座示范园不仅是汾阳市农业现代化的生动缩影,更是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引领乡村振兴、联农带农共富的鲜活实践。
      走进汾阳市肖家庄镇西马寨村,“汾享杏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的智能物联网系统让人不由得眼前一亮。工作人员通过手机轻松操作灌溉泵、施肥泵等设备,通过物联网自动监控系统实现水泵、阀门等设备的精准控制。这一创新技术的应用,让农业生产告别了传统的粗放模式,迈向了智能化、精细化的新时代。
      智能灌溉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作物生长状态,自动调整灌溉水量和频率,既节约了水资源,又确保了作物在最佳生长条件下生长。除了智能灌溉系统外,该示范园还积极引进植保无人机、智能农机等先进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广泛应用,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在产业发展方面,“汾享杏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紧紧围绕汾阳市的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酿酒高粱、优质谷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酿酒高粱产业是汾阳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该园区与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高标准的汾酒原粮种植基地。通过引进优质高粱品种“汾粱30”,并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该园区不仅提升了高粱的产量和品质,还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这种从酿造源头狠抓原粮品质的做法,为白酒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联农带农方面,该示范园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合作模式,将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该园区为农户提供统一购种、统一施肥、统一收割的托管服务,降低了他们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同时,通过签订购销合同、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等,确保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畅通无阻。此外,当地政府还出台了种植补助、保险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还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
      这座位于北纬37°谷物黄金生长带的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农业历史,成为现代农业与酿酒业交相辉映的典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滋养下,汾阳市的农业资源尤为丰富,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小麦、高粱、玉米、谷子等作物遍地开花。其中酿酒高粱更是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悠久的种植历史而闻名遐迩。据悉,2000多年前地方志中就有关于酿酒高粱的记载,而如今,汾阳酿酒高粱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证书。
      近年来,汾阳市紧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脉搏,以“汾享杏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龙头,大力推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科技引领下,优质谷子、酿酒高粱、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十大特色产业迅速崛起,不仅丰富了农业产业结构,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实现了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高粱产业作为汾阳市的优势产业之一,其发展势头尤为迅猛。汾阳市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及产业发展基础,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科技引领、农民自愿”的原则,按照产业结构调整、优势产业集聚要求,全方位发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高粱产业。根据全市地理、气候、生产条件和种植习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汾酒集团公司白酒基地为枢纽,以杏师线、冀大线为纵轴,横贯307国道、宏郭线、汾平公路、韩石线,形成3大6小循环圈,酿酒高粱的种植规模稳步扩大,集中连片程度不断提高。2023全市年酿酒高粱种植面积12.95万亩,总产量达45467.9吨,总产值达13640.37万元。2024年,全市打造集中连片100亩以上高粱种植基地11.58万亩,涉及全市13个镇(街道)142个村的9525户,创建了3个千亩高粱高产创建示范片,通过示范引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推动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与此同时,高粱绿色认证面积不断增加。高粱产业已列入汾阳市“十四五”规划重点产业,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依托高粱产业,汾阳市大力发展酿酒业,培育特色,创优品牌,已成为闻名全国的“汾酒之乡”“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基地”。仅汾酒集团年产白酒总量就达15万吨,加上为数众多的中小酒厂,全市年产白酒总量约为20万吨,高粱总需求量约为50万吨。汾酒集团带动一批批名优白酒生产企业,共同为汾阳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目前,汾阳市清香型白酒企业集聚发展和品牌集群优势显现,以汾酒集团为龙头的白酒生产企业共有56户,酒瓶酒盖制造等包材企业8家,仓储物流公司5家,重点销售企业70余家。汾阳市还有350余家电子商务经销商,是全省最大的电商聚集地。目前,该市拥有“汾”“竹叶青”“杏花村”“汾阳王”4个中国驰名商标和“汾杏”等19个山西省著名商标,白酒绿色产品认证数量不断增加。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汾阳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扶持推进高粱全产业链开发。2024年,全市计划种植酿酒高粱15万亩,并提供了包括最低保护价收购、治虫服务补助、灾害保险保费补贴以及种植补助在内的多项支持政策,全市高粱承保面积4.37万亩,并与汾酒集团签订了共建高标准汾酒原粮种植基地战略合作协议。酿酒高粱有了“新订单”,农民种“粱”更有保障,这些帮扶政策不仅保障了农民的种植收益,还激发了他们种植高粱的积极性,为全市酿酒高粱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酿酒高粱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也是推动汾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未来,汾阳市将继续扩大规模化基地,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打造全产业链,着力提升科技水平,开展新品种的攻关研究,推广一批优良品种、高产技术及种植模式。同时,还将强化保险保障,防范风险,推动全市酿酒高粱产业快速发展。

    清香型白酒集群正在崛起

      “人说山西好风光,右手一指是吕梁”。滔滔黄河水,巍巍吕梁山,孕育了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这里有山、有水,还有故事和美酒。8月21日,以“遥指杏花·醉美吕梁”为主题的“2024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拉开帷幕,一次历史与文化的跨时代交融展现在世人面前。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汾阳市举办首届博览会以来,其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就不断提升,现已成为引领酒类产区高质量发展、助推酒类行业深化合作的重大展会,成为汾阳“白酒故乡”的一张靓丽名片。不仅如此,汾阳白酒也成为汾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1000多年前,杜牧的诗作《清明》,让酒与诗相互成就,也让杏花村美酒这杯天人共酿的结晶,成为穿越了时光、温柔了岁月的灵魂热饮。从此,牧童、杏花、遥指、酒家便有了具象,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了中国酒文化的夜空。
      8月的汾阳,是一个酒香四溢的城市。记者走进汾酒厂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酒香,那是时间沉淀的味道。一排排整齐的窖池仿佛在讲述汾酒从古代宫廷御酒到今日国际知名清香型白酒的辉煌历程,也见证了汾阳市因酒而名、因酒而兴。
      作为吕梁市白酒最主要的产区,近年来汾阳市立足白酒产业资源禀赋,全力推进“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做大做强。汾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贾永祥介绍,汾阳市作为规模最大的省级专业镇,2023年实现产值251.56亿元,占10个全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专业镇总产值的34.4%。2024年1—6月实现产值130.86亿元,预计到2025年可实现500亿元级专业镇建设目标。
      为进一步加大产业转型力度,大力支持白酒产业发展。去年,汾阳市坚持“以酒为基、以旅为纲、酒旅融合、多元发展”总体思路,通过政府引导、酒企参与、编队出征、全国推介的方式,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乌鲁木齐、兰州、重庆、海口、广州等城市举行“汾清天下全国行”活动,集中推介汾阳的美酒、美食、美景和文化,让汾阳白酒的品质价值、产区特色和文化核心在抱团发展中充分绽放魅力。8场线下推介会,累计“圈粉”1.3亿,签订合作意向37项,签约金额达90亿元,极大提升了汾阳清香白酒和杏花村汾酒专业镇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清香型是中国三大主流白酒香型之一,清香型白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作为清香型白酒头部企业,凭借在品牌、营销、产品结构等多方面的优势,锚定中高端市场、省内外市场、国际化市场乘胜追击,乘势而上。在汾酒集团的带动下,包括汾阳王、汾杏、汾阳市酒厂等一批实力企业在内的汾阳市清香型白酒品牌梯队正在成形,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时至今日,汾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白酒业已成为汾阳的支柱产业,贡献了全市50%的GDP、60%的税收和40%的就业岗位。汾阳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总监王兆龙表示,作为全省唯一以白酒产业为核心的省级开发区,拥有“一区六园”的产业布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杏花村汾酒”专业镇作为全省省级重点专业镇之一,拥有现代化白酒及关联企业800余家,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400亿元,成为推动吕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传承历史的同时,汾阳白酒产业也在不断创新,以科技引领产业升级。近年来,汾阳市在重塑产业梯队、贯通产业链条、释放品牌价值、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一方面,通过引进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和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白酒酿造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不仅如此,汾阳还积极推动酒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全球知名酒文旅融合发展引领区。以杏花村遗址为“原点”,该市打造了贯通东西的从汾酒老作坊到汾酒集团再到中国汾酒城的产业发展轴,形成了“诗意杏花村”“文旅会展杏花村”“产业杏花村”三大板块酒文旅发展格局。
      汾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以酒为基、以旅为纲、酒旅融合、多元发展,以“白酒产能50万吨、产量50万千升、产值500亿元、文旅产业年纯收入超过50亿元”为目标,持续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储酒能力、完善产业链条、提高白酒品质,全力打造十里酒城、酒都汾阳。在专业镇建设的带动下,2023年汾阳市GDP突破300亿元,增长11.4%,总量稳居全省县(市)第一方阵,增速挺进全省前5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4亿元,总量排名全省第8位。
      汾阳白酒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今年5月,汾阳市出台了《汾阳市地方酒企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计划,到2026年,汾阳市将净增国家级白酒品牌5个、省级10个,白酒规上企业净增10户。汾阳市重点打造以汾酒集团为龙头、地方白酒企业为骨干的“一汾三金六星”(1个大龙头企业、3个金牌企业、6个新星企业)清香型白酒“航母战队”。
      记者了解到,2022年,汾阳市共有白酒关联企业485家。到2023年年底,汾阳市白酒及关联企业达到1012家,白酒产能25万吨、产量22.7万吨。今年,汾阳市还推进总投资175.7亿元的39个白酒类项目,加快构建白酒全产业链。目前,汾阳市已逐步形成“龙头领军企业+优势骨干企业+快速成长企业”的发展梯队目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一区六园”产业布局。
      这一系列积极信号的释放,无疑为清香型酒企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众多中小清香酒企纷纷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力度,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汾阳白酒的全国化进程也为这些酒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会,促进了整个清香型白酒产业的共同发展。
      汾阳是一樽酒,弥漫着汾酒的清香。这里有传承6000年的酿造技艺,也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醉人风情,更有“得造花香”的珍品佳酿,穿过历史的长河,让您细细品味。如今在汾阳市清香型白酒产业已经有了集群轮廓,一项项举措的落地实施,让该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清香型白酒市场的不断扩大,汾阳白酒将不断书写清香型白酒产业的新篇章,为中国白酒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谷子产业绽放璀璨光芒

      汾阳地处山西腹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有着悠久的农业种植历史。谷子作为汾阳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农民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汾阳的谷子种植也走上了一条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发展之路。
      8月29日,记者驱车来到汾阳市肖家庄镇西马寨村“汾享杏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这里是汾阳市另一片希望的田野。秋风拂过,沉甸甸的谷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勤劳的农民致意。
      近年来,汾阳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谷子特色种植加工业,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延长产业链,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带动了乡村经济的整体繁荣。
      “在种植技术方面,园区积极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农业部门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积极推广优质谷子品种,如中谷19号、中谷25号等,这些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效益。”汾阳市利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魏岳平介绍,园区依托数字乡村示范创建的契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农田进行土壤监测、气象观测、作物生长监测等,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可视化、智能化管理目标,这种有计划的统一种植模式,使谷子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
      魏岳平表示,智慧农业是新经济增长点,打造“汾享杏福”智慧现代农业,不仅改善了本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解决了周边乡村100余人的就业问题,有力地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也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谷子的品质,汾阳市加强了对种植过程的监管。建立了严格的质量追溯体系,从种子来源、种植到收获、储存,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记录,确保消费者能够吃到安全、放心的谷子。此外,汾阳市还积极推广绿色种植理念,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谷子的品质。
      汾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张彩虹介绍,该市谷子种植分布在峪道河镇、栗家庄镇、杨家庄镇等村镇,谷子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737.1万公斤。目前,全市共有谷子加工企业近30家,年加工量达6万吨,年销售额达5.7亿元。该市涌现出一批小米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出一批“汾州小米”品牌,其中汾都香、汾州香、瑞俪香、汾谷香、汾农香、汾珍香等六家企业“三品一标”谷子绿色认证面积共计28924.8亩。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全市3000余名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
      在种植方面,汾阳市将继续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谷子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谷子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加工方面,汾阳市将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汾阳谷子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不仅如此,该市在谷子品种和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与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建立合作机制,形成新品种培育与良种繁育科研体系。其具备产品研发、功能升级和生产加工技术改造等能力,成果转化应用率达到80%以上,主导产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同时,该市投资4550万元,用于优质谷子、酿酒高粱、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花生、长山药、清种大豆、鲜食玉米等基地的物化和社会化投资。
      在技术支撑方面,由该市农业农村局与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做好技术培训,根据种植时间,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解决生产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同时,开展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技术培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
      如果说谷子种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那么谷子加工则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汾阳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谷子的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在山西汾都香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操作着各种设备。从谷子的清理、去壳、碾米到包装,每一个环节都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卫生。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最想做的事就是把健康、营养的山西小米,最优质的杂粮与更多的人分享。”山西汾都香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景敦由衷地说道。
      作为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从初始的家庭小作坊做起,坚持现代农业技术,以科技为引领快速发展起来。2021年公司投入8000万元建成年产5.5万吨大黄米的生产线、年产6万吨的小杂粮包装生产线、年产10万吨的全自动化小米加工生产线。从谷子进仓到小米出库采用能够实现“一键启动”“智能分仓”“自动监控预警”的PLC控制系统,一个小时可生产小米18至20吨,且只需一个人来操作完成。真正实现了设备智能化、产业数字化、人工高效化的目标。
      贾景敦坦言,种业事关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公司要将种子“芯片”做“特”做“优”,2017年,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共同投资成立山西汾都香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坚持种业基础研究和种业创新研究相结合,加快形成系统性合作机制,加快育种创新成果转化。目前,公司拥有山西省著名商标“汾都香”“山西小米”的品牌名称及商标LOGO,其中,“汾都香小米”是“中国好粮油”的上榜品牌。
      汾阳的谷子种植加工产业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谷子种植为农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随着谷子种植技术的提高和市场价格的稳定,农民种植谷子的收益不断增加。同时,企业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确保农民的谷子有销路、有保障。此外,汾阳市利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还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等方式,带动农民共同发展谷子产业,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其次,谷子加工产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在谷子加工企业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就业安置,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同时,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服务业的发展,如运输、餐饮、住宿等,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汾阳的谷子种植加工产业前景广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绿色、有机、营养丰富的谷子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汾阳市将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加大对谷子种植加工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如今,在山西汾阳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谷子种植加工产业正以蓬勃之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从广袤的田野到现代化的加工车间,从农民的辛勤耕耘到企业家的创新开拓,汾阳的谷子种植加工产业正书写着一篇篇精彩的发展篇章。

    本报记者姚凡 李若男 李全明

    专家点评
    做好特优产品大文章,绘就产业振兴新画卷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栗挺

      乡村全面振兴因其复杂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特征而往往表现为长期持续的过程。其中,乡村产业振兴由于同城乡生产要素配置、农村居民收入长期增长、乡村生态环境修复改善都有直接联系,更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招”。汾阳市现代特优农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多元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完善,正是走出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典型路径。
      一方面,汾阳市以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经营为突出特征的现代智慧农业,有效做大做强了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组织形式,为农民提供了经济合作的多元平台和组织支撑。汾阳“汾享杏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先进种植技术与管理模式的吸纳承接载体,推动高粱产业和谷子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这一过程中,不仅催生了一批新兴的农业科技企业和服务机构,更通过构建各要素主体之间完善、紧密的利益链条,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命运与共的稳定关系。在吸引更多城市生产要素流向农村的同时,不断做大农村经济“蛋糕”,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增长点,激发了乡村经济的无限活力。
      另一方面,汾阳市以文化传承、文旅融合为突出特征的白酒产业集群发展,有效重塑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真正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汾阳清香型白酒“航母战队”通过推动涉农产业链条上的生产经营主体不断跨界渗透、聚合增值,形成了新的分工协作、共创共享的生产经营体系。农业龙头企业凭借较高的管理效率和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在产业链纵向环节的融合中向上游延伸、向下游拓展,形成“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成为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的重要主体。由此,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不断打通,多种生产经营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圈,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层次与质量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可见,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必须坚持“特”“优”战略,做好“土特产”文章,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互补、农文旅融合、农工商互动。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25期

    • 第2024-09-24期

    • 第2024-09-23期

    • 第2024-09-22期

    • 第2024-09-21期

    • 第2024-09-20期

    • 第2024-09-19期

    • 第2024-09-15期

    • 第2024-09-14期

    • 第2024-09-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