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税务专刊

运城:精准释放税惠红利 增强企业发展底气

  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运城市税务局主动了解辖区内非遗产业发展特点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开展针对性政策辅导,以精细化服务助力非遗产业蓬勃发展。
  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闻喜花馍是闻喜县传统名点,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花馍的制作工艺复杂,培养传承人成本较高。税务部门及时送来‘税惠大礼包’,‘真金白银’不仅盘活了企业资金,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决心。我们将沉下心来当好非遗传承人,让非遗技艺薪火相传、代代不息。”近日,国家级非遗(面花)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董巧兰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闻喜县税务局税务干部坚持靠前服务,依托税费业务集中处理中心,逐项梳理最新税费支持政策,深入走访非遗传承人及相关企业,了解非遗传承技艺发展现状,提供“一企一策”服务,及时解决涉税难题,鼓励企业用足用活税费优惠政策。
  除了别具特色的闻喜花馍,稷山麻花也同样出彩。稷山“赵氏四味坊”麻花以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的传统制作技艺独树一帜,享誉秦晋,是稷山麻花的代表。“稷山麻花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从最开始在县城叫卖到流行于晋南一带,再到如今形成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生产销售体系,在走出山西的过程中,税务部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近日,稷山县飞凯达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氏四味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青艾介绍道。
  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稷山县税务局聚焦辖区内非遗相关企业发展,组建服务非遗党员先锋队,除了向企业宣传税收政策外,从各项资质申请到零售批发开票事宜再到纳税申报等事项,为企业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推动稷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创新传承,让非遗产品在销售市场更有竞争力。
  “我的麦地你不能走,必须我背你过去”“我刚刚用肚子量过能喝两瓢水,现在怎么不行了?”……一句句诙谐幽默的台词出自《中国万荣笑话精选》,是万荣人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段子。
  万荣笑话是产生于民间的草根文化,也是万荣人乐观对待生活、积极面对困难的真实写照,笑话中所蕴含的不仅是前辈们积累的生活经验,更是时间沉淀的人生智慧。2008年,万荣笑话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年,受多重因素影响,我们公开演出的机会减少,收入降低。得知情况后,税务部门工作人员主动打电话,向我们询问题、讲政策、退税款,‘真金白银’的税惠红利有效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日前,万荣飞云笑话艺术团财务负责人卫新平说。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万荣县税务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税收非遗专家团,加强与非遗相关企业联系,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主动出击,及时解决,为非遗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研制所成立近40年来,国家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扶持和税务部门的跟进服务帮了我们不少忙。今年,公司享受的中小微企业‘税惠大礼包’分量重,诚意满,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底气不断改革创新,为文化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近日,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澄泥砚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蔺涛表示。
  为支持非遗文创企业创新发展,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新绛县税务局组织业务骨干成立服务专班,对辖区内非遗文创企业进行全面分析,推出服务套餐,通过精准落实各项支持文化产业的税费优惠政策、全面提升税费服务质效等举措,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在税务部门的服务有两个特点:一是快,新政策一出台,当天就能推送过来;二是准,所推送的政策均是企业适用的,不用会计人员分析甄别。”谈起税务部门的服务,蔺涛赞不绝口。
  运城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税务部门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聚焦非遗企业诉求和期盼,在抓落地、优服务、提质效上持续发力,确保税费红利精准释放,护航非遗产业在弘扬传承之路上稳步前行。

本报实习记者李京益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0-28期

  • 第2024-10-27期

  • 第2024-10-26期

  • 第2024-10-25期

  • 第2024-10-24期

  • 第2024-10-23期

  • 第2024-10-22期

  • 第2024-10-21期

  • 第2024-10-20期

  • 第2024-10-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