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特别报道

共赴非遗盛宴 感受民俗之美

  • 惟妙惟肖的孝义木偶戏

  • 家从这里起航

  • 一桌团圆饭饱含多少家的温暖

  • 地道的山西面里藏着家的味道

  • 精彩的山西非遗面食技艺表演

  • 寓意福禄吉祥的山西非遗工艺品

  • 山西非遗烙画葫芦制作技艺展示

  • 芮城刺绣布艺非遗项目吸引游客观赏

  • 寻找家的方向

  • 极具山西乡土风情的扇舞

  • 灵动飘逸的左权小花戏

  • 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赣南采茶戏

  • 质朴的湘西苗族民歌表演

  • 游客走进王家大院探寻家的足迹

  •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   家,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更是承载着无数故事和回忆的温暖港湾。从古老的建筑到家中每一件小物件,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我们的祖辈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足迹。
      非遗是一种乡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传承和人们对故乡的眷恋。那首流传千古的民歌,旋律中流淌着家乡的山水风情;那门精湛的传统手艺,每一个作品都凝聚着家乡人的智慧和汗水;那些独特的民俗活动,热闹的场景总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生活的美好回忆。
      近日,中部六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在晋中王家大院举行。这场活动以静态展示和动态展演相结合的方式,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非遗盛宴。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灵动飘逸的左权小花戏,听到铿锵有力的河洛大鼓,感受悠扬婉转的徽州民歌,领略幽默风趣的赣南采茶戏,还可以欣赏质朴深情的湘西苗族民歌、情感炽烈的鄂西南八宝铜铃舞、惊险刺激的寿阳高跷竹马戏、欢快活泼的太原秧歌、惟妙惟肖的孝义木偶戏……这些非遗代表性项目在景区内与游客近距离“互动”,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观赏。
      “非遗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游子与家乡紧紧相连。”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那些熟悉的非遗元素总能勾起心中对家的思念。”
      此次展览不仅为中部六省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还促进了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中华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家”的内涵,多角度、多样化、可视化、场景化的呈现方式,将文物、非遗以及传统村落进行整体性保护和利用。通过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相互赋能,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传统文化体验空间,也为非遗传承人营造了一个与大众互动交流的平台。
      如今,这些静态的文物与建筑因为非遗和传承人的存在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旅游,非遗也真正融入了现代生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王昕采写,图片由本报记者王昕、康煜拍摄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0-30期

    • 第2024-10-29期

    • 第2024-10-28期

    • 第2024-10-27期

    • 第2024-10-26期

    • 第2024-10-25期

    • 第2024-10-24期

    • 第2024-10-23期

    • 第2024-10-22期

    • 第2024-10-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