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公告

闻喜:差异化配置乡镇编制资源 助力基层治理“车马相适”

  本报运城讯 今年以来,闻喜县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立足行政区划、人口分布、城镇化水平等发展变化实际,以差异化配置乡镇编制资源为契机,积极探索,精准测算,纵深推进优编赋能、松绑提效,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三级联动,破解“车马不相适”。市、县、乡三级联动,总结复制、深化运用试点地区经验做法,推动差异化配置乡镇编制资源落地见效。市委编办倾心指导。确定闻喜县为市域差异化配置乡镇编制资源试点县,责成专人负责对接,实地赴相关乡镇座谈调研,对测算标准、数据口径反复论证,全程协助指导,高位推动落实,切实提高乡镇编制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县级部门全力支持。县委编办充分发挥“主力军”和“施工队”作用,统计、公安、民政等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及时提供各乡镇户籍人口、常住人口、辖区面积、行政村数等数据,切实提高乡镇编制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各个乡镇积极配合。全面客观反映本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乡镇机构改革后涉及的机构运行、人员配备等情况,并结合落实差异化配置乡镇编制资源,提建议、摆事实、举例子,切实提高乡镇编制资源配置的可行性。
  精准测算,力求“车马相匹配”。在乡镇现有编制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既算总账,又调结构,实现各乡镇编制与主要职能及实际工作量相匹配。科学设计测算体系。采取“基础编制(42%)+量化编制(57%)+周转(平衡)编制(1%)”的办法差异化配置乡镇编制。基础编制主要用于满足乡镇日常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常规工作需要;量化编制主要用于差异化配置乡镇编制资源,解决“车马不相适”问题;周转(平衡)编制主要用于乡镇之间的地域平衡和个性需求。反复论证指标数据。围绕量化编制如何体现差异性,设置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其中4个一级指标按照人口数量占45%(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加权平均数)、区域面积占10%、行政村数占10%、履职强度占35%的比例确定。在此基础上,结合各乡镇实际,将4个一级指标细化为19个二级指标,并分别引入不同优化系数反复测算,有效破解编制数与乡镇实际不符的现象。精心制定调整方案。制定《闻喜县差异化配置乡镇编制资源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核编标准、配套政策等,差异化满足乡镇人员编制需求,推动编制资源从“编多事少”向“编少事多”乡镇流动。重新调整后,编制总量增加的乡镇7个、最多增加10个;减少的5个,最多减少19个;编制最多乡镇与最少乡镇的编制比例为2:1,编制配置进一步优化。
  统筹谋划,做到“车马同发力”。坚持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统筹做好调编后的人员分流、机制建立等后续工作,力促“骏马拉驰车”,妥善做好人员分流。统筹考虑乡镇干部年龄、学历、专业结构、家庭住址、个人意愿等,科学提出人员划转方案,确保有序衔接、平稳过渡。对人员暂时无法调整到位的,给予3-5年过渡期逐步消化。同步调整乡镇岗位目录,进一步做好乡镇行政事业编制人员的分类管理和统筹使用。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加强乡镇编制使用效益评估,每年至少开展1次评估,每3年动态调整1次。结合评估结果,及时收回使用效益不明显或周转编制使用不及时的编制,转向急需紧缺的乡镇投放。持续健全完善编制核算体系和标准,不断提升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持续壮大基层力量。严格执行乡镇编制专编专用,认真落实乡镇补员有关部署,持续加大乡镇招录招聘力度,支持实施“三支一扶”等定向培养计划,积极推动超编单位人员分流至乡镇,灵活运用人才引进、人员安置等政策,加快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及时补充乡镇人员力量。(柴建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1-04期

  • 第2024-11-03期

  • 第2024-11-02期

  • 第2024-11-01期

  • 第2024-10-31期

  • 第2024-10-30期

  • 第2024-10-29期

  • 第2024-10-28期

  • 第2024-10-27期

  • 第2024-10-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