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车间里,机器轰鸣,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实验室中,测试不停,研发不歇……作为我省转型综改、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厚植营商土壤,强化制度供给,全力打造“最懂创业者心思的亲商家园”。一幅以科技创新、市场向新为主题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的“南引擎”上徐徐展开。
政企联动合作
双向奔赴书写民企发展新篇章
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为深化转型综改,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于2017年2月成立,由太原市和晋中市的8个国家级、省级产学研园区整合而成,并向南向北扩展,规划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是全省转型综改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承担着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探路领跑的重大任务。成立以来,全区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切嘱托,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秉持“服务是硬道理,营商环境是核心竞争力”理念,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民营企业服务能效,为民营企业提供坚实支撑,助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市场主体数量由3.93万户增长到5.46万户,全区81%的“四上企业”、86%的“专精特新”企业、96%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成为决定性支撑力量。
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5万多家企业中,民营企业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综改区聚焦营商环境3.0版改革,围绕生产要素供给,针对企业不同时期、项目不同阶段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链配套功能;围绕效率效能提升,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形成“思想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诚信环境”制度体系,让“办事不找人”成为该区的响亮名片,实现了园区与民营企业发展双向奔赴,共同书写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重点投资项目
建设纷纷跑出“加速度”
在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记者在锦波生物胶原蛋白产业化项目现场看到一座整体生产过程绿色环保的细胞工厂。只见一个个存储罐、一条条管道构成了这座“智慧无人工厂”,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几乎没有手工环节。这里是我国规模最大、最专业的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制造基地。
锦波生物胶原蛋白产业化项目由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4.43亿元。该项目是山西省102项工业转型升级重点工程项目,定位高端注射级产品和原材料绿色制造,实现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新材料定向化、高效化、大规模化生产,整体过程绿色环保,且能耗较低,是符合我国“十四五”规划以及“碳中和、碳达标”长远目标的绿色产业。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霞表示:“企业今天的发展壮大,是园区与企业共同创业的结果。”
在山西中来光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来光能”)生产车间,一排排智能化程度高达95%的电池片生产线正在飞快运转,一个个白色的机械手臂正快速完成生产操作,制绒、硼扩散、碱抛、背面钝化……还有300余辆AGV小车以及完整的自动物流输送线参与其间。
2021年,投资56亿元的中来光能落户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被纳入省级重点工程,综改区全生命周期陪跑,代办帮办前期手续,积极解决实际问题,项目签约到开工不到两个月,投产提前了3个月。中来光能党支部书记袁群芳告诉记者:“园区的服务效率体现了一个‘快’字,还体现了一个‘情’字,大到产业发展,小到道路绿化都为我们想到了。”
今年8月,中来光能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二期投产。该项目采用新一代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和N型电池工艺,研发生产量产效率为24.8%的高效N型TOPCon电池,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和研发产品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预计年产值100亿元。
一波波民间投资热潮涌动,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正酣,为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
让服务走在企业需求前面
在采访中,园区服务好、办事效率高是不少企业负责人提到的关键点。
“这几天,综改区专班成员天天上门服务,帮助我们力争12月完成项目二期的投产任务。”山西鼎芯晶体材料有限公司项目总经理孟凡旗说。
“园区和供电局按期对供电进行介入,保障项目按时投产。”潇河新兴产业园区服务中心企业服务科负责人薄俊峰说。
…………
项目落地“跑起来”,离不开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优质的营商环境。
“招落一体”贯通招引落地流程。将招商项目细分为12大类,对应制定推进流程,纵向打通招引、落地、建设、投产、运营各个服务环节,横向压实经济、审批等部门职责,变“交接棒”为“齐步走”,推动产业类用地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由238天压缩至58天。
“园区赋能”推动赋权承接。针对管委会和园区“头重脚轻”结构,坚持做精管委会,做强园区,把服务重心下移、事权下沉,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此外,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培育重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先进半导体4条主赛道,加大头部民营企业招引力度,光伏领域民营领军企业晶科能源落户综改区,通过专班服务,帮助其快速建成投产,卓然光伏、浙江祥邦、九天新能源等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8月投产;把科技赋能作为重要引擎,实施“企业成长计划”,鼓励民营企业技术改造、扩能增产、提档升级;开展技术需求大调查,构建“科技成果池”,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把“专精特新”作为主攻方向,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导精钨科技等民营企业提质升级、做大产业规模,规划“专精特新”产业园,定向赋能锦波生物等高成长企业。
如今,中来光能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生产线已全部建成投产,目前正在进行附属设施的收尾工作,为我省光伏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华芯晶图年产720万片蓝宝石平片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锦波生物胶原蛋白产业化项目截至2024年6月累计实现产值15.9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76亿元,实现净利润7.11亿元,上缴国家税金及附加1.2亿元……
作为“最懂创业者心思的亲商家园”,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守约践诺的信用环境、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让企业要素成本实质性降下来,让服务永远走在企业需求前面,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高效的发展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山西中来光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中来光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2月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注册成立,是浙能集团旗下中来股份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TOPCon2.0高效单晶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我省确定的首批20家“链主”企业之一。
该公司紧抓TOPCon电池发展机遇,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于2021年5月签约。2022年6月,首片N型TOPCon2.0 182/210电池下线。先后荣获“N型光伏电池行业领跑者”“N型电池行业最佳供应商”“突出贡献民营企业”“最具成长企业奖”“亚洲2023年光伏创新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和奖项。
2024年,该公司努力推进一厂、二厂16GW电池满产达效,将完成量产效率月平均突破26.6%、A品率突破97%、碎片率降低到1.5%、全年产出16亿片的目标任务,预计产值50亿元。同时,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通过工艺改造和升级,拓展多尺寸的电池生产能力,关注大尺寸电池市场,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重点产业链合成生物产业链“链主”企业,是首家实现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产业化的企业。
2021年6月29日,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首个采用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开发的终端标志性产品——注射用三类医疗器械“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得NMPA批准上市,为相关材料临床应用及产业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该公司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行业胶原蛋白新材料细分领域中型企业,立足生命健康新材料和人类重大传染病两大领域,坚守“只原创、不跟随、不扎堆”的科研理念,勇闯“无人区”,形成了功能蛋白结构解析、优化设计、生物发酵、蛋白纯化、剂型研究、质量分析、标准制定、产业化的完整技术体系,持续开展人功能蛋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研究,致力探索生命奥秘为人类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其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排名第一,具备承担产业链“链主”的实力。
该公司主要产品为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抗HPV生物蛋白产品。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历经十余年原创研发的成果,是我国原始创新的首个新型生物材料,其上市后优势明显。抗HPV生物蛋白产品可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使用后无毒副作用且转阴率高,同时对艾滋病HIV病毒也有高效靶向抑制作用和特异性,成功斩获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会银奖,填补了国际HPV防治领域空白。
山西华芯晶图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华芯半导体晶体材料产业基地是我省首批十大重点产业链——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强链工程之一。项目单位山西华芯晶图科技有限公司力争改变国内半导体衬底晶片高端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以山西华芯半导体晶体材料产业基地为起点,助力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有效集聚,共同打造国内先进的山西半导体产业集群,使其成为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半导体晶体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
本报记者王媛
记者手记
服务永远走在企业需求前面
在规范增量政策同时,有序清理和废除违反公平竞争行为;持续优化电子招投标交易系统和政府采购平台,确保民营企业平等参与;打造全省一流的金融服务平台,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不断提升“区内事、区内办”水平,让离企业最近的园区能办事、能说了算;在全省率先试行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搭建网上“服务专区”;企业投资项目“全代办”系统获评2023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百佳创新案例”。
服务永远走在企业需求前面,对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来说,不仅仅是工作理念,更是实打实地嵌入了工作流程。
在市场化配置资源要素方面,在全省率先探索“标准地”改革,实现工业用地100%“标准地”出让。强化人才和就业服务,加强劳动权益保护。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23年共办理新增税费优惠及退税缓税34.19亿元。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
围绕“2+1”的主导产业,通过组织企业代表座谈、网上公开征求意见等形式,提高了政策精准度、含金量和可操作性。强化涉企政策跟踪落实全过程管理,建立涉企政策“起草制定—细化实施—跟踪监管—评估问效—修订完善—清理废止—后评估”全过程推进机制,持续推动涉企政策优化升级。搭建综改区“综合一次查”平台,住建、市场、应急、环保、执法等部门参加的“综合一次查”,让在建项目接受检查频次下降40%。在智创城NO.2设立首个“法务管家”服务试点,积极引入在合规治理、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经验丰富、专业资深的律师团队,帮助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哪里服务跟得上,企业的根就在哪里扎得深。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发展民营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园区内民营经济贡献持续向好,不断攀升,民营企业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依托,这是民营企业给予园区的最好回应。
本报记者王媛
责编:王媛
版式:侯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