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12月2日讯(记者刘成根)在12月2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秀玲表示,近年来,朔州年均生产原煤2亿吨以上、发电620亿度以上,年均产生煤矸石3300多万吨、粉煤灰1000多万吨、脱硫石膏130多万吨,为保护生态环境,朔州市大力发展综合利用产业,消纳工业固废。
朔州市作为工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已连续举办11届国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建成煤矸石高值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新型功能炭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晋坤双碳产业研究院,为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该市已建成特色固废园区3个,投产煤矸石综合利用企业86家、粉煤灰综合利用企业73家、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企业11家,产品拓展到7大领域、200多个品种,形成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材、粉煤灰综合利用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四大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走出了“煤电固废—资源化再利用—新型材料”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年均消纳煤矸石2100多万吨、粉煤灰1000多万吨、脱硫石膏130多万吨,固废综合利用率由“十二五”末的不足40%提高到73%。
据介绍,朔州市将从技术创新、政策支撑、龙头带动3方面发力,坚持源头减量、资源利用、绿色发展,提升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化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