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晋城:经济强产业优 百姓富生活美

  “晋城地处中部地区崛起、中原城市群和晋东南城镇圈的战略交汇地,史称‘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晋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扛牢省委、省政府赋予晋城的使命任务,开拓创新、加压奋进、埋头苦干,推动各项工作‘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全市坚持‘四个聚焦’‘四个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稳中向好态势。”12月5日上午,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七场新闻发布会上,晋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田志军表示。

聚焦“经济强”,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坚决扛牢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方位转型重任,全力以赴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千方百计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2020年以来,晋城市GDP增速连续4年稳居全省前两位,经济总量从全省的第七跃升至目前的第三,人均GDP稳居全省第一;所辖的6县(市、区)中,有4个县(市)经济实力连续3年稳居全省前十。

聚焦“产业优”,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蹚新路

  晋城的产业体系概括起来就是“1+5”。其中,“1”是指煤炭、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5”是指重点发展的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传统优势产业,晋城市以数字化赋能实行产业升级。如,煤炭方面,作为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该市既扛稳保供的“压舱石”,又勇当转型的“排头兵”。“十四五”期间,煤炭年产量由1.2亿吨增加到1.47亿吨,先进产能占比从78%提升到95%以上,2027年所有煤矿将全部实现智能化。
  重点发展的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光机电、煤层气、文旅康养、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其中,光机电是“新赛道”,近几年,相继引进了康佳、中科创源等知名企业,形成了以富士康为龙头的“1+130”产业集群。近3年行业产值年均增长42%,正加快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煤层气是“厚家底”,晋城市建成全国首个年抽采能力超过20亿方的煤层气生产基地,产量及增量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一,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再添“底气”。
  文旅康养是“金名片”,围绕打造文旅康养样板城市,连续五年举办了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上榜“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太行锡崖沟成功创建全省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现代服务业是“新优势”,实施总投资280亿元的15个服务业龙头项目、200亿元的十大物流园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排名全省前两位,具有晋城特色的服务业新体系加速构建。

聚焦“百姓富”,努力在推进共同富裕上打样板

  近年来,晋城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持续推进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牵引性工程,不断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
  其中,太行一号乡村振兴示范带工程,连接全市90%以上的脱贫地区、90%以上的景点景区、90%以上的特色农产品产区,近三年累计带动8.1万人返乡就业创业,带富50余万农村人口。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工程,辐射3个县、13个乡镇、310个村。今年五一假期,20.2平方公里先行区全面开放,带动40万人口受益。

聚焦“生活美”,努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创一流

  坚持把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以上,每年滚动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围绕学有优教,近四年累计新改建中小学49所、幼儿园61所,新增学位5万个;高考连创佳绩,实现“四年六状元,县县有清北”;6所大中专院校、共4万名师生正式入驻丹河新城教育园区,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加稳固。围绕病有良医,与北京阜外医院合作建设心血管病培训中心,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式开诊,新改建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柔性引进183名全国一流的医疗人才,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
  围绕住有宜居,开展园林式街区、社区和单位创建,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对主城区50公里的12条河流进行了系统治理,绘就出“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城市新画卷。

本报记者崔振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05期

  • 第2024-12-04期

  • 第2024-12-03期

  • 第2024-12-02期

  • 第2024-12-01期

  • 第2024-11-30期

  • 第2024-11-29期

  • 第2024-11-28期

  • 第2024-11-27期

  • 第2024-11-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