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襄垣:为来年农耕腾出洁净地

  • 农机正在田间作业。本报记者冯毅松摄

  •   初冬时节,记者在襄垣县古韩镇小黄庄村看到,一台台秸秆打包机正在穿梭作业,散乱的玉米秸秆被接连“吞下”,随着旋转、压实、打捆,变成一个个方方正正的秸秆“包袱卷”。完成打包流程后,“秸秆包”被装车运走,田野间一派辛勤劳作景象。

    秸秆打包“捆草成金”
    生态离田“变废为宝”

      为了给明年春耕生产腾出洁净的耕地,襄垣县农业农村局正组织各镇村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快速离田,有效解决了秸秆露天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为来年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以来,县农业农村局以生态循环为导向,坚持秸秆粉碎还田肥料化和畜牧养殖饲料化两个利用目标,保障田间作业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回收农作物秸秆1万余吨,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襄垣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君辉介绍道。
      秋收以来,襄垣县大力推广秸秆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让田间秸秆“变废为宝”,将“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残膜回收“减白增绿”
    农户获利环境受益

      日前,记者在襄垣县侯堡镇东坡村看到,村民正在田间逐地清理废旧地膜。
      山西周犁精耕农业托管有限公司农膜回收负责人韩帅帅说:“我们公司在侯堡镇、古韩镇两地设立了废旧地膜回收网点。现在每天收购废旧地膜10吨左右,当天回收当天结算,每公斤地膜回收价格1.2元,村民每天收入100元至150元。残膜回收降低了农田白色污染,也为村民增加了务工收入。”
      今年以来,该县持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回收、群众参与”的原则,形成广大农户应拾尽拾、回收网点应收尽收的综合利用模式。截至目前,该县地膜覆盖总面积2.2万亩,使用量103吨,回收量88吨,地膜回收率为85%左右。

    农田深翻“舒筋活络”
    为田增肥助农增效

      在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有机旱作集成示范基地,记者看到,一台台大型拖拉机正在拖着深耕犁进行土地深耕秸秆还田作业。
      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韩勇说:“通过土地深耕作业,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并且能消灭病虫害,减轻来年备耕压力。深耕后的土地既平整又疏松,深度达到28厘米,每亩可增产5%—10%左右。”
      目前,襄垣县正抓住秋收后至上冻前的有利时机,高效统筹农业机械调度和各项田间管理工作,确保整地工作科学有序开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坚实保障。

    本报记者冯毅松 通讯员史荣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09期

    • 第2024-12-08期

    • 第2024-12-07期

    • 第2024-12-06期

    • 第2024-12-05期

    • 第2024-12-04期

    • 第2024-12-03期

    • 第2024-12-02期

    • 第2024-12-01期

    • 第2024-11-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