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特别报道

【保供行动 国企担当】科技支撑 以动治“冻”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提高电网防冰抗冰能力纪实

  • 国网山西送变电公司高空作业人员正在进行架线作业。王浩摄

  • 国网山西送变电员工正在进行流动式起重机组塔施工。张涛摄

  • 国网山西超高压输电公司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验收作业。杜衡摄

  • 500千伏风运线。杜衡摄

  •   中条冬日,西风正烈。12月7日,500千伏风运Ⅱ线由停电检修转入运行状态,至此运城区域500千伏风运Ⅰ、Ⅱ线及向垣曲县域供电的220千伏桐垣Ⅰ、Ⅱ线、110千伏金石线、金古线等6条线路防冰改造全部完成,垣曲区域电网抵御雨雪冰冻灾害能力提升工程全部完工。
      今年以来,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推进电网改造提升,强化科技赋能支撑,以动治“冻”,“冰”来将挡,持续提高电网防冰抗冰能力,坚决守牢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

    “走”为上策
    新建线路避开覆冰区

      11月13日凌晨2时28分,明月皎皎,夜空朗朗。随着开关的合闸声响起,平陆—垣曲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成功投运。这意味着垣曲电网电源线路从之前的4条增至5条,进一步提升垣曲区域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这条线路充分体现了我们防覆冰工作的‘避’字原则。‘避’是前提,就是新建线路在规划阶段优化路径,避开中重冰区和微地形微气象区。”国网山西电力建设部特高压建设管理处副处长王璐介绍道。
      山西地形为“两山夹一川”,山地、丘陵占比达80.4%,微地形广布,冬季微气象区覆冰多。特别是2023年12月,华北、黄淮等地遭受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尤其是中条山区域的垣曲等地受灾最重,严重影响了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为从源头化解风险,新建平陆至垣曲220千伏线路,从平陆220千伏变电站出线,全长96公里,新建铁塔267基,途经平陆、夏县、垣曲3县,最终接入垣曲220千伏变电站。全线均选取中条山南麓低海拔路径,避开了中条山山脉所有的微气象区。
      为全面提升输电线路防冰抗冰能力,国网山西电力总结近5年覆冰故障情况、观冰测冰数据,结合故障周边气候、地形特点,根据海拔等高线划分中、重冰区,修订绘制电网冰区图。有了清晰明了的电网冰区图,为线路提高设防标准提供基础支撑。
      国网山西电力在新建线路设计阶段,就对那些地处冰区特殊区域的线路,采取减小档距、高差及耐张段长度、采用加强型铁塔导线等措施提升抗冰等级,从源头上提升线路防冰能力。220千伏平垣线采用了导线定长、地线融冰新技术,全线无中间接头,导线采用钢芯铝合金绞线,实现了15毫米及以上覆冰区域地线与铁塔全部绝缘,提高输电线路抗覆冰能力。
      今年同样提级设防的还有220千伏沁源北、芮西、左权、寿阳新能源送出等新建输电工程以及进行防冰改造的在运输电线路。这些地处太行山、中条山等微气象区的线路设计标准都得到有效提升。

    改造升级
    更好应对雨雪冰冻

      “此次改造的线路途经中条山山脉的微地形微气象区,改造后铁塔升级为抗冰加强型,平均间距缩短至300米;导线升级为钢芯铝合金导线,拉断力提升了1.5倍。”
      500千伏风运Ⅱ线防冰改造工程项目负责人魏菲现场介绍了该条线路升级后的优势。他还指着附近的一座铁塔说道,“看,这种外形‘矮胖’的铁塔也是不常见的,这种塔型更稳固更安全。”
      目前,我省境内的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超48000公里,山区线路长度占比近60%。冬季雨雪冰冻天气给我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极大挑战。
      今年以来,对在运的易覆冰线路,国网山西电力按照“整段改造、区域治理、局部补强”原则,落实防覆冰工作六字原则的“改”字原则。所谓“改”就是补强,提升设备抗冰能力。通过降低海拔、双回路改单回路、缩短档距等改造手段,差异化采取加装间隔棒、补强地线支架等治理措施提升线路的抗冰能力。
      防覆冰改造线路大多位于微气象区。这意味着施工现场地处深山大林,施工难度加大。以风运Ⅰ、Ⅱ线为例,需要在中条山间新建铁塔50基,重新展放导线超过16公里。吨位重、耐张多、工艺难,是施工的典型特点。
      “500千伏风运Ⅰ、Ⅱ线工程单塔最重为130吨左右,较平时500千伏铁塔重约30%-50%左右。我们通过架设索道、分片组装等方式,将铁塔架设在这崇山峻岭间。”魏菲介绍。
      在施工中,负责承建的国网山西送变电工程公司创新实践“分层钻爆结合保护网”“模块化组装+高空滑轮吊装”等先进工法,大幅提高了500千伏风运I、II线电力线路防覆冰改造工程全线贯通作业效率。

    科技赋能
    提升智慧化防冰抗冰能力

      为全面保障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下电网设备安全,今年以来,国网山西电力依托电力气象、观冰精灵、直流融冰车等多种技术手段,借助科技赋能,实现“电力气象预测—机巡数字观冰—直流融冰”全流程联动,切实提升电网防冰应对能力。
      7月24日,山西电力气象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该气象中心深度融合电网设备与气象信息,精细开展具体到变电站、输电线路区段的电力气象预报预警,推动“公众气象”向“电力气象”转变。
      在山西电力气象中心超级大屏上,五彩斑斓的图像交织在一起,红黄蓝颜色的不同,代表着数据的波澜与气象的变化。国网山西电科院输变电技术中心电力气象监测预警室主管原辉正通过观冰“千里眼”,远距离在线监测冰区输电线路,她随机调出一张图片,观冰精灵将线路覆冰类型和厚度监测得明明白白。
      今年以来,国网山西电力在山高林密、地势陡峭的微气象区增配观冰精灵装置214套,透雾可视化装置84套,实现111处观冰哨点及特高压两大两微区域观冰在线装置全覆盖,这些黑科技让线路不仅抗冰抗冻,还科技感满满。
      观冰有了“千里眼”,融冰也有“热得快”。今年以来,国网山西电力购置主网移动式融冰车8台、配网扩展式融冰模块31套。
      “融冰装置就像个大‘电炉’,导线就是发热的‘电炉丝’,通过融冰装置升高线路电流,导线就会发热加温,融化掉导线上的覆冰。”国网山西电力设备部专责关少平介绍。
      高压输电线路除雪,同样“科技感”拉满。我省多地采用无人机开展输电线路覆雪清除作业,随着除雪棒在无人机的控制下与导线撞击,线路上的积雪随之倾落而下,电力通道再次获得稳稳的“安全感”。
      “过去产生覆雪后,大多采用线路停电,人工登塔的方式进行清除。无人机除雪与人工相比,不仅不影响线路运行,时间也比原来减少三分之一。”国网晋城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检修作业工王萌说。

    本报记者王龙飞 通讯员赵亚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23期

    • 第2024-12-22期

    • 第2024-12-21期

    • 第2024-12-20期

    • 第2024-12-19期

    • 第2024-12-18期

    • 第2024-12-17期

    • 第2024-12-16期

    • 第2024-12-15期

    • 第2024-12-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