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携手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小微企业成长带来了全新契机。
为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行山西省分行加强统筹推进,从省分行到二级分行,再到城区、县域机构,分别成立工作专班,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格局,全面融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对于符合业务办理条件的企业,确保应贷尽贷、能贷快贷,压缩“等贷”时长;对于非线上业务,简化业务流程,细化落实“绿色通道”要求,优先受理、审查及审批。截至11月末,建行山西省分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447亿元,普惠客户7.5万户,协调机制“推荐清单”内授信企业5506户,累计授信金额61.87亿元,累放贷款32.12亿元。
产品创新 丰富金融供给
大同市贵义炭素有限公司,位于大同市经济开发区医药园区。该企业成立20余年来,一直从事活性炭的生产和加工,2023年被评为“专精特新”企业。2021年,由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出信贷需求,建行大同分行实地走访企业后,了解到该企业用电量较大,根据其用电以及交易结算数据为其申报纯线上普惠贷款120万元,为企业提供了及时的信贷支持。此后,建行大同分行与该企业持续保持良好的沟通,累计为该企业授信1120万元,目前贷款余额200万元。近期,该企业由于持续经营良好,再次扩大生产规模,建行大同分行第一时间走进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依据其“专精特新”身份为其申报专项信贷“善新贷”1000万元。
企业负责人感慨道:“流程简单、投放迅速,让我似久旱逢甘霖,解了燃眉之急。建行为企业解难题、谋发展,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小微企业不一样的温暖。”
如今,为了以更加优质、便捷、实惠的金融服务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建行山西省分行聚焦法人、个人、科创重点客群特色需求,推出了30余种信贷产品。围绕科创小微企业,该行优化专属产品“善新贷”,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全部纳入该产品支持范围,最高额度1000万元,最长期限三年;围绕个体工商户、烟草商户,该行推出“商户云贷”“惠商云贷”产品,同时与便利企业唐久、金虎合作推出“三晋便利云贷”产品;围绕可以进行房产抵押的客户,该行创新“抵押+信用”模式的“惠企快贷”产品,为企业增信,缓解企业主资金周转难题。
数字赋能 提升服务质效
近日,建行太原河西支行万水支行利用数字化工具,挖掘客户需求,公私联动,协同营销,为一位经营供应链管理公司的私行客户办理了一笔300万元的普惠贷款。这成为该行运用数字化工具,精准触达目标客户,挖掘客户需求并形成落地的一次成功实践。
据悉,这家供应链管理公司涉足多个领域,而其基本账户开设于交通银行,同时持有一家农村商业银行的500万元贷款,利率偏高,预计年内到期。在了解到建行普惠贷款有着更低的融资成本、简化的审批流程以及快捷放款速度后,公司负责人开始考虑从建行贷款。在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后,建行太原万水支行团队迅速行动,利用外数慧查等数字化工具,全方位剖析客户旗下多家关联企业的财务状况及股权架构。该行了解到该公司名下有多个控股的分公司,识别其符合普惠金融贷款的企业,通过建行平台“惠懂你”测额后,顺利为其开设对公账户,成功获批普惠贷款。
据了解,目前,建行“惠懂你”APP已迭代升级至4.0版本,小微企业可实现贷款申请、签约、支用、还款等全流程线上自助式操作,贷款支用立即到账、随借随还。同时,还提供额度试算、预约开户、财务管理、物流快递、投资理财、法律咨询等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截至11月末,“惠懂你”APP认证企业26.79万户,授信客户6.5万户,授信金额443亿元。
减费让利 赋能民营经济
阳泉市保丰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主营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直接服务农户200余户。在农耕备耕时由于急需采购种子化肥等,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流动资金不到位,让企业负责人李先生犯了难。建行阳泉南大街支行工作人员向李先生详细讲解了最新的信贷政策,并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授信方案,当天便向企业发放57万元信用贷款,并下调利率10个基点。
“我们的市场主要面向当地农户,必须确保农用物资及时到位,不能耽误农时,这笔贷款真是太及时了,随借随还,非常方便。”李先生不禁感慨道。
据悉,为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建行山西省分行多次下调贷款利率,在价格、期限等多方面予以中小微企业大力度支持。与此同时,该行加大续贷支持力度,严格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做好续贷工作要求,优化续贷功能,进一步扩大续贷客户范围,提升无还本续贷比例,今年全年累计办理续贷9142户,金额达39.71亿元。对于有临时性还款困难的小微企业,该行亦提供信贷帮扶、贷款期限调整、结息频率调整等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今年以来,该行已帮扶困难企业共715户,金额达5.18亿元。
下一步,建行山西省分行将以推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为契机,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用心用情写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打通金融惠企“最后一公里”。
崔晓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