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宜居宜学 县强民富域美

——广灵四大赛道发力奋进新征程纪略

  • 在广灵县箱包制作就业基地,工作人员正在裁剪缝制箱包。本报记者翁剑 通讯员霍飞飞摄

  •   地处晋东北的广灵县,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深度贫困县。
      在如期完成减贫任务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后,广灵县聚焦巩固衔接主责主业,突出“基础化、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导向,强力实施乡村振兴“一号工程”,在产业、就业、文旅、人才等赛道上奋力谱写“宜居宜学宜业、县强民富域美”的新篇章。
      做大经开区,推动产业规模化。广灵经开区是全县工业发展的主阵地,自2020年成立以来,高效精准谋划招引项目,接续推动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投产,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园区内共入驻再生金属企业16家,企业总产能已达70万吨,截至2024年10月底,完成产值19.12亿元。广灵县紧紧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大胆向市场放开投资领域,高强度推进招商,促进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企业集聚,强化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从纵向和横向扩展产业链,使经开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项目的重要载体。
      做精农牧产品,夯实农业基本盘。广灵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全县农作物品种丰富、品质优良,小米、瓜子、豆腐干、黄花菜、“画眉驴”“大尾羊”等名优农副产品驰名省内外,“广灵小米”“广灵苦荞”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方亮”小米多次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并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在发展“有机杂粮、绿色菇菜、生态养殖、特色杏果”四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广灵县选择优势产业进行培育和壮大,提高企业品牌意识,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把农产品做成产业、形成集群、做优做精。
      做优手工行业,促进家门口就业。近年来,广灵县以带动就业为导向,以政府支持为保障,集中发展风险低、收益高、持续稳定的箱包、编织、制衣等特色手工业,仅箱包产业产值就达到了3600余万元,1000余名当地百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为进一步提升以箱包产业为代表的县域特色手工业规模化发展水平,该县坚持扶志与扶智并重,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逐步健全全县手工制品加工产业链,形成以箱包制作加工、服饰鞋帽加工、手工编织、手工艺品制作为主的手工业企业集群,实现了群众由“靠体力吃饭”向“靠技能吃饭”转变,促进了全县手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做好乡村振兴,写就“农文旅+康养”大文章。广灵山清水秀、宜居颐养,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被誉为避暑休闲旅游胜地,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西省文化建设示范县”。该县集中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按照“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的标准进行分类,因地制宜、补短强弱、体现特色,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同时,坚定不移深化生态治理,接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环京津生态屏障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使游客能够在融入乡村新生活的同时,感受文化新气息、领略自然新风尚、享受康养新体验。
      做强人才队伍,注入发展新动力。广灵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奋力建设“宜学之城”,实施“金燕归巢”工程,将人才“送出去、引回来”,最大限度发掘教育的留才引才作用;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提高农民专业素质和种植水平;充分激发农村领头雁内在潜质,提高整体素质,激发“头雁效应”;部署开展全县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助力全县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翁剑 通讯员白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25期

    • 第2024-12-24期

    • 第2024-12-23期

    • 第2024-12-22期

    • 第2024-12-21期

    • 第2024-12-20期

    • 第2024-12-19期

    • 第2024-12-18期

    • 第2024-12-17期

    • 第2024-12-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