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记者驱车在沿黄旅游公路临汾段行驶一段路程后,向东驶向了通往吉县文城乡王家垣村的公路。这条公路三色彩虹标线清晰醒目,宛如一条彩带盘旋在群山之间,向着远方的黄河一路延伸。这条公路,就是吉县宁大线沿黄旅游公路至王家垣路段,全长5.017公里,道路虽短,但对王家垣村的村民来讲,这就是一条“致富路”。
王家垣村距县城120公里,距文城乡政府所在地56公里,是吉县最偏远的村。该村下设7个自然村,共有897户2478人,但由于交通条件差,严重制约了村民出行和农业产业发展。
2018年,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吉县段开工建设。该县及时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促成这条全长5.017公里的路段立项建设。经前期规划、设计、批复、立项、招标等环节,于2024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工通车。
吉县交通运输局工程技术员于江奎介绍说:“该路段起点位于文城乡王家垣村,路线总体走向由东向西,沿线经过原头村,终点位于沿黄旅游公路主线,改造后与宁大线大宁吉县界至王家垣段相接,全长5.017公里。”
王家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辛军保说:“这条路通了,王家垣村种植的苹果外销有了极大保障。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外面的车不愿意进来,村民们生产的农产品主要靠本村人往外运,运输成本高,消耗时间长,货车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颠簸,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路通之后,运输时间和成本均有所下降,利润空间有了保障,生意逐渐好了起来!”
王家垣村苹果种植能手白进龙介绍说:“我们村种植的苹果质量上乘,以前因为路况较差,果商收购的积极性较低,收购价格也不会太高。自从路通后,来的客商多了,销路和果价都比往年好得多!”
记者临别时,白进龙说了一段顺口溜,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以前村里的路,到处都是坑,前面车行驶,后面尘飞扬,遇到下雨天,水坑淹路面,县乡领导挂心间,村委村民齐动员,油路一通大改善,出门办事都方便,苹果销售也不愁,全体村民喜心头。”
本报记者张文华 通讯员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