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虽是寒冷冬日,记者在高平市马村镇建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麦田上空看到,一架无人机按照规划路线低空飞行、往返穿梭。伴随“嗡嗡”旋翼转动声,尿素化肥从机身喷嘴内喷出,均匀洒入农田。
“1亩地喷施5公斤尿素,不到1分钟就能喷施完成。200多亩的小麦田,几小时就喷施完成了。”该合作社理事长赵建军说。
近年来,高平市大力推进科技赋能农业生产,越来越多的生产技术和专业设备被运用到农作物生产中,农民种田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正在由“会”种田向“慧”种田转型升级。
冬播谷子“地下藏”
春播秋收是北方地区的传统耕作方式。日前,记者在神农镇小西沟村看到,虽是寒冬,覆膜一体机却在田里来回穿梭,随着隆隆声响,一粒粒种子被播撒进土里,一场颠覆传统的“反转剧”正在“开播”。
据了解,位于小西沟村的炎谷丰供销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了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的冬播谷子技术,首次在高平市试种100亩冬播谷子。该公司技术员常志庆介绍:“公司试种的谷子品种是长谷478品种,具有早发芽、早收获、生长周期短、高产稳产等特点,1亩地可播种3万株。冬播谷子是一种谷子旱作种植新技术,在上冻前覆膜播种,能起到集雨雪保墒、早出苗延长生育期的目的。现在播种,3月可发芽,7月可收获,产量预计是普通谷子的2倍。冬播谷子试种成功,将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高平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
“待来年冬播谷子收获以后,可以为复种冬小麦等农作物腾出茬口,让耕地不空闲,让农民们增产增收。”该公司副经理唐书刚说。
麦田施肥“天上飞”
高平市大力推广机械播种、无人机施肥、无人机病虫害防治以及机械化收割等科技化手段,将新机械、新技术广泛运用到田间管理各个环节,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还培养了一批能够“玩转”高科技的“新农人”。新设备的应用让作业效率成倍提升,更让冬管工作有了满满的“科技范”。
“无人机施肥不仅速度快,还能精确控制施肥量,都是电脑控制,把握很精准,不会多也不会少。”赵建军说道。
植保无人机飞手冯忠亮说:“以前老把式种田,需要自己‘披挂上阵’。现在运用这些机械就能完成,近百亩麦田管起来轻松自如。还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学习种植新技术和管理新模式,带动村民学会科技种田。”
田间管理“云上走”
记者在高平市釜山现代化农业智慧科技园内看到,工作人员张婷婷正通过手机操作,实时查看水肥、光照、温控等情况。
张婷婷说:“园区上线的数字系统,可以对温室内的蔬菜进行可视化管理,还能够对园区环境进行监测。系统连接着手机,通过手机一键操作,就可以了解相关情况。用手机对大棚的蔬菜水果进行精准化管护,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管护效率,促进了各类果蔬稳产增产。”
据了解,该园区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建设结构为荷兰式玻璃温室,分为东西两区。园区采用新型种植模式和5G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蔬菜水果作物生长情况的全方位监测和远程精准控制,形成了一条集育苗、种植、采摘、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业链,实现了全年生产、四季供应。
园区负责人张海峰说:“目前,园区共种植蔬菜水果20余种,蔬菜从秧苗定植到成熟只需45天。下一步,园区将普及推广更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冬播谷子试种、无人机施肥、园区智慧管理……如今,这些农业高科技在高平市的农田里大显身手。科技赋能农耕生产,提升了综合效益,让农民实现了轻松种植、高效作业、高产丰收。
本报记者崔振海 通讯员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