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中学作为省级重点高中的佼佼者,是承载着千年文脉、百年底蕴的知识殿堂,位于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前沿方阵。
平遥中学致力红色资源的递进性挖掘研究,整合平遥中学及其关联的平遥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心构建了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共产主义信念的灵魂塑造,推动思政课建设迈入崭新阶段。
一、让红色资源在传承中创新
平遥中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平遥中学的前身是“励志中学”,是1924年始建于陶唐大地的一座古老学府,是中国共产党在晋中地区播洒革命火种、开展革命活动的早期阵地之一,革命战争年代,有大批师生奔赴延安,参加学生军,投身革命。平遥第一个党支部的三位成员高君宇、李舜琴、阎琳珉都与这所学校有着直接的关系。
晋冀鲁豫边区太岳中学是平遥中学的又一个红色前身,学校为我党我军培养了1500多名党政军地方领导干部。1949年10月,该校与县立平遥初级中学合并为“山西省立平遥中学”。从此,“励志的兴国宏愿”和“太岳的革命精神”,成为平遥中学兴学育人的强劲动力。
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也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学校为改变史料碎片化、利用率低的状态,开展系统化思政教育学术研究,聘请省档案馆、省图书馆专业人员立足“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进一步指导、分类,学校坚持搜集汇总、研究利用,先后从省市县档案馆和图书馆查阅到不少具有历史价值的珍贵资料。这些珍贵的文献史料承载着重要的信息,填补了学校红色文化资料空白。
二、积极构建思政教育体系
基于丰富的红色资源,平遥中学精心构建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思政教育体系,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与手段,将红色文化深植于学生心中,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1.课程与教学体系:红色文化的系统融入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将红色文化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开设了诸如“平遥中学革命史”“红色精神传承”等专门课程,让学生通过校情、县情,系统地学习革命历史,深刻理解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
2.实践活动体系:亲身体验,感悟历史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如参观平遥县立初级中学校旧址、太岳中学纪念馆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革命遗迹,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与伟大,从而将红色精神转化为爱党、爱国、爱校的实际行动,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校园文化体系: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学校注重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通过举办红色故事会、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歌曲演唱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与力量。同时,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传播红色文化,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素养,确保实效
为了确保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定期组织思政教师进行红色文化培训和教学研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让他们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引领者和践行者。
三、思政教育初见成果
学校精心打造的校园环境,将史料、文物,由平面变为立体,穿越历史文化时空,物化成可读可品的校园景点。一景一故事、景景都励志,走在校园,感受百年历史的韵味和太行精神的伟大。
学校思政课程特色鲜明、富有个性,让学生深入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人物,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校组织研学活动,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平遥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平遥中学将继续秉承“敬业乐群”的书院遗风,传承励志的兴国宏愿、太岳的革命精神,践行“坚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努力培养更多具有红色基因、时代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学校的每一位老师满怀教育激情,心怀历史责任,相信在未来的发展阶段,平遥中学的红色革命精神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李慧 胡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