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红菊
美术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途径,更是德育的重要载体。通过美术教学,学生不仅能提升审美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让德育之花在美术课堂上绽放,是每位美术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课题。美术教育需要德育的浸润,在美术教师的悉心呵护和精心浇灌下,德育的种子正播撒在这片沃土上。“万紫千红总是春”,德育之花正以绚烂夺目的姿态绽放在美术教学的各个层面。
一、在组织教学中培养习惯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课前都需准备合适的美术用具和落实良好的教学常规。要达到满意的效果,需要教师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课堂组织与教学管理,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老先生非常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曾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良好的习惯能够提升学生的修养,使其行为更得当,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为学生更好地成长奠定基础。小事成就大德,细节铸就完美。
对学生的习惯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教师具备宽容的心态、持久的耐心、合理的引导和正确的方法。我常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进行说理,匡正其行为习惯。
有一次在上二年级美术课时,进教室后,很多学生异常吵闹,等了一会儿,仍然不能安静。于是我大声说:“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听说要讲故事,学生们稍微安静了一些。“我给大家讲一个驴子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商人,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牵着一头驴子在草原上行走。天黑后商人搭起了帐篷,生起了火堆,准备在里边美美地睡一觉,突然想起驴子还在帐篷外,就对驴子说:‘快把你的头伸进来暖和一下吧!’驴子将头伸进了帐篷,觉得非常暖和。它想:‘我把头暖和了,身子还很冷,要是能全部进去该多好啊!’于是就冲进了帐篷,它看见商人躺在暖和的被窝里,又寻思:‘我走了一天了,太累了,要是我也能躺下,该多好啊!’然后它就准备躺下,但帐篷太小,容纳不下,驴子犹豫了一下,突然飞起一脚把商人踢出了帐篷,它舒服地睡下了……”
“小朋友们能给这个故事加一个题目吗?”学生纷纷拟定了《忘恩负义的驴子》《贪婪的驴子》《没安好心的驴子》《得寸进尺》等标题。接着我问道:“小朋友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吗?”学生们恍然大悟,明白了不遵守课堂纪律是不好的行为。“那同学们觉得在课上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谈想法。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行为规范养成的思想教育。
二、在观察欣赏中陶冶情操
美术教材中编排了大量饱含德育元素的插图。学生在观察欣赏时,教师通过合理利用、精心引导和深入挖掘,能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
例如在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时,可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宏大的构图场面、喜庆庄严的色彩,体会作品展现出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的信心和气魄。欣赏周思聪先生的肖像画《老矿工》和罗中立的油画名作《父亲》时,画面通过生动刻画劳动人民饱经沧桑的面容,展现了他们勤劳朴实、善良敦厚的本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的感受、联想与思考,既感知肖像画的艺术常态,又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欣赏中感受教育。
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画中人物的生活状态,感受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和谐,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提升审美能力,还能在艺术熏陶中接受道德教育。
又如在欣赏瓷器时,可强调瓷器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曾远销世界各国。通过讲解这些历史成就,激发学生自豪感,从而爱上优秀的民族艺术瑰宝,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三、在绘画创作中厚德启智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引导他们思考作品背后的道德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的绘画创作往往反映其内心的感受、情感的体验、日常观察的积累。通过绘画创作中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艺术审美实践活动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如在教学美术课《生命的甘露》时,可引导学生回忆雨中的动人场景,通过表现雨中互相帮助的景象,对学生进行珍视友情、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启迪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四、在工艺制作中囤积美德
工艺制作的种类很多,有泥塑、折纸、拼贴等项目,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占了较大比重。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制作方法,还应对学生进行“爱劳动、重友情、会合作”等情操的培养,并在适当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作热情。
例如在元旦来临之际,适时进行了《传递友情的使者——贺卡》的教学。学生为了能在佳节相互赠送贺卡,调动起制作的热情,都力求将自己的作品做得精致美观,并赠送给朋友、老师、长辈,在赠送中增进了亲情、友情、师生情,让学生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感受到了手工创作的乐趣。
又如教学《废旧物品的利用》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收集易拉罐、塑料瓶等废旧物品,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合力制作精美的立体造型,懂得了变废为宝的道理,还将制作的优秀作品用于装扮教室,激发了学生美化环境的环保意识。
五、在实践运用中怡情赏美
俗话说:“环境育人。”校园环境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美好的校园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德育引领。我校为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既布置了大量名人名言、名人画像,也装饰了许多师生创作的书画作品,从而感染孩子们的心灵、陶冶情操、鼓舞意志、振奋精神,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更多的德育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中更好地融入德育,让德育之花在美术课堂上绽放。(作者单位:临汾市逸夫育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