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综合

奏响“稳定”“和谐”交响曲

——沁源县综治中心深度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沁源县综治中心秉持“实体运行、实战导向、实用为主、实效为先”的理念,深度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勇于开拓创新,主动担当作为,以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为全县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规范建设
夯实基层治理“硬底盘”

  “以前有事都是去乡政府找领导,或者去派出所找民警,现在找村里的网格员就能解决。”沁源县中峪乡南峪村村民说,自从有了网格员,邻里之间的很多小纠纷在村里得到了解决。
  沁源县综治中心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有效处置风险隐患,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持续推动平安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为让群众诉求有处说、问题有人管,该县构建起三级综治中心“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明确44个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对群众上报的问题、诉求,综治中心精准统筹,向相关部门“吹哨派单”,应哨单位遵循“接诉即办”原则迅速响应。同时,建立“吹哨—报到—办结—评价—考核”闭环体系,确保任务认领、措施制定、问题解决均在第一时间完成。截至目前,已累计“吹哨”561次,成功协调解决各类问题552项,协调处置率高达98.4%,切实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转化为工作实效。
  该县明确功能定位,规范接待流程,融合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便民服务中心等有关职能单位入驻乡镇,统筹推进“人民调解员”“行业性调委会”“律师志愿者”等各类调解资源联动联调联处,目前,全县12个乡镇社会治理中心常态化运行,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

平台应用
释放信息化“新动能”

  宽敞明亮的大厅、规范统一的窗口、热情周到的服务……记者在沁源县综治中心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耐心询问和指导前来办事的群众。
  沁源县三级综治中心依托长治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构建“网格+网络”体系,网格员借助“长治网格APP”,在日常巡查中收集信息、排查隐患、处理纠纷、回应诉求。县乡两级调度中心实时监测、巡查、督办问题事项,将社会治理大网格细化为微网格,把群众烦心事变为暖心事。
  以综治视联网平台为基础,该县建成县级1套、乡镇级12套视联网视频会议系统设备,打造高标准综治实战指挥平台——县指挥调度中心,切实打破基层工作监督落实的地域限制,丰富基层治理手段,为掌握社会动态、整合资源、减轻基层干部负担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网格管理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沁源县推行“党建+网格化”模式,全县划分189个网格,成立189个网格党支部、1257个党小组。配备422名网格员,今年对60周岁以上兼职网格员清退优化。
  创新举措,探索网格治理路径。该县依托“五五”工作法(五单服务群众、五步工作法、五心调解法、五网融合、五色关护特殊人群),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工作,评估三级以上患者84人并签订监护协议,组建帮扶小分队。
  为进一步强化网格员队伍建设,该县综治中心建立考核机制,制定网格员考核办法及补充细则,对全县网格员绩效考核。成立督查组对专职网格员督查评价。建立网格工作调度机制,视频调度网格员,一对一指导问题。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通过“网格课堂”“周周讲”等形式,量身定制培训。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沁源县综治中心将全力推进规范化建设,明确职能定位,创新社会治理平台,以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精神,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平安答卷”。

本报记者冯毅松 通讯员廉桂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06期

  • 第2025-03-05期

  • 第2025-03-04期

  • 第2025-03-03期

  • 第2025-03-02期

  • 第2025-03-01期

  • 第2025-02-28期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6期

  • 第2025-02-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