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朔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秀玲代表朔州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就,并对未来的发展作出科学规划与展望。
报告明确了2025年朔州市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这些目标为朔州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开足创新驱动马力指明了方向。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新引擎
朔州经济在过去一年中稳中求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传统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煤炭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实现了绿色开采与高效利用,为地方经济发展筑牢根基。同时,朔州积极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光伏产业的崛起便是典型,朔州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一批大型光伏发电项目相继建成,为国家能源供应贡献力量,也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此外,朔州加大对科研投入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民生福祉:以人民为中心
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朔州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中小学校,增加学位供给,缓解入学压力。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师待遇提高,优秀人才纷纷投身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领域同样成果丰硕。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一批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建和改造完成,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大,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医联体建设深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受到高度重视。朔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劳动者就业能力显著提高。企业吸纳就业得到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创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场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为创业者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就业创业,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绿色发展:美丽朔州新画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朔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工业废气治理加强,清洁能源替代稳步推进,燃煤污染大幅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成效显著,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水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得到加强,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保障。河流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河流水质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成效显著。森林资源保护不断加强,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工程深入推进,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通过这些措施,朔州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本报记者刘成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