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财经新闻

千金一刻农事忙

——春分时节各地扎实推进农业生产见闻

  • 3月20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农民在翻耕稻田。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 3月20日,村民在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郭川镇青莲村金银花种植点修剪苗木。新华社发(周文涛摄)

  • 3月19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萱洲镇的农民在进行早稻播种育秧工作。新华社发(曹正平摄)

  • 3月18日,云南省腾冲市马站乡兴龙村,农户在用机械耕田。新华社发(赵辉摄)

  •   农谚讲,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20日,我国迎来春分节气。放眼大江南北,各地抢抓农时、不负春光,奏响灵动而紧凑的“春之声圆舞曲”。
      “水来喽!”随着气温回升,山东冬小麦进入返青期。汶水之滨的田野上,一台台自走式喷灌机伸展着银色“臂膀”,一串串水珠均匀洒落。
      麦怕倒春寒,返青水对小麦防冻格外重要。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苑庄镇的农田里安上了智能喷灌系统,可以根据作物需水情况精准调控水量。
      “喷灌一小时,就能干完过去一天的活,又快又省心。”镇里的种植大户王振说,与大水漫灌相比,每亩地可节水三成、节肥两成,带动小麦增产10%到15%。
      水利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累计灌溉面积超6000万亩。各地各部门精细调度保春灌,有力有序推进粮食生产。
      视线转向东北。辽宁营口港,碧海蓝天下,门机大臂挥舞,抓斗上下起伏,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操作设备,进行袋口绑扎。四条作业线“火力全开”,化肥经灌包机分装成袋后,装车快速驶离码头,运往东北各地。
      大连旅顺口区的一家农资店里,各式各样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摆放有序。前来购买农资的农民络绎不绝。
      农资店负责人王鹤童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备耕,他们年前就开始陆续进货,化肥库存量达到800多吨,春种的种子也十分充足,还会送货到田间地头,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黑土地上,冰雪逐渐消融。农资流通繁忙,为春耕打好基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显示,当前,全省农资市场供应充足,种子、化肥、农药等春耕物资基层销售网点已备齐九成以上、下摆入户接近五成。
      南国春来早。连日来,在“中国糖都”广西崇左市,蔗农们正抢抓农时开展甘蔗种植。如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正赋能“甜蜜事业”,让甘蔗种植更高效。
      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那湴村的一处甘蔗种植基地,无人机在技术人员操控下缓缓升空,按照预设航线在蔗地上空来回穿梭,仅用8分钟就完成了15亩的打药作业。
      “与人工喷药相比,无人机飞防效率高、成本低,而且还具有精准度高、雾化效果好、农药利用率高等优点。”广西宏飞植保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之江大地,从“看天育秧”到“车间育苗”,水稻育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浙江余姚黄家埠镇的智超家庭农场水稻育秧中心,经过三天催芽的种子均匀铺满了秧盘,在机械手臂的帮助下,摆盘、撒土、播种、叠盘等步骤一气呵成,实现了育秧全程机械化。
      “一个小时就能完成2000盘,今年我们计划培育早稻秧苗4万多盘、晚稻秧苗38万盘以上,可供机插早稻1000多亩、晚稻1.5万多亩。”中心负责人余军林介绍,自动化、智能化流水线让育秧效率大幅提高,进一步帮助周边农户节约生产成本。
      穿过层层绿浪,记者来到杭州西湖龙井茶基地,病虫害检测仪、太阳能灭虫灯、防霜风扇……多种现代农业设备正守护着这片茶园。
      “近期茶园养护我们最关注的是防范‘倒春寒’。”中茶龙冠公司副总经理陈瑞鸿说,基地引进安装了24台茶园防霜风扇,将茶园上方的“暖空气”送到茶树冠层以提高温度防霜冻。据估算,每台茶园防霜风扇平均每年可减灾增收6000多元每亩。
      从送技下乡到农资保障,再到注入金融“活水”,各方面力量不断汇集春耕备耕。围绕耕种管收等关键环节,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指导组、产业专家服务团和科技小分队,蹲点包片开展巡回指导和技术服务;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提早行动,积极采购、调运化肥,保障春耕用肥需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行累计投放贷款1048亿元,支持春耕备耕……
      春色中分,地气贯通。神州大地,勤劳的人们正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新华社记者古一平 武江民 许舜达

    新华时评
    打好沃野“耕”新第一仗

      “春分犁不闲,谷雨地不眠。”春分已至,从南到北,春耕全面铺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作出了明确要求和部署,各省份都明确了全年农业生产任务,完成这些目标任务,春季农业生产是首战。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在耕地面积总量有限的情况下,“藏粮于地”要看地力,肥力就是地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水肥一体化,促进大面积增产。
      今年以来,全球钾肥价格快速上涨,有关部门要全力做好化肥保供稳价工作。要提高资源型钾肥生产用水供应能力,保障磷矿稳定生产及磷矿石跨省顺畅流通,加大尿素期货市场监管,加强化肥生产所需天然气保供力度,加强化肥市场价格监测和供需信息发布,加大打假力度,服务好春季农业生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春季生产注入更多新动能。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科学把握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的辩证关系。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对农事节令的了解,承载着农耕文化。AI不是农业劳动力的“对手”,而是帮手。“老把式”与“新农人”要互相支持,“会种地”与“慧种地”协同,为全年粮油丰收打牢基础、掌握主动。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赋能农业生产全链条,让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技术为山乡春耕插上翅膀。
      春风浸润每一寸土地,万象“耕”新。若尔盖大草原,中药材、青稞、高原李子等农作物备耕工作拉开序幕;天山牧场,北斗导航为牲畜引路,春季转场开始。从胶州湾到珠江口,海上春耕拉开大幕,养殖船只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早春耕作景象。
      春来抓生产,耕地、山林、草原乃至万顷碧波之上要一起抓,不误农时不负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为山水林田湖草海陆大丰收打好基础。

    王立彬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9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7期

    • 第2025-03-16期

    • 第2025-03-15期

    • 第2025-03-14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12期

    • 第2025-03-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