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既要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也要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基础。在刚刚闭幕的吕梁市两会上,吕梁市代市长熊义志代表吕梁市政府所作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详实、内容务实、任务扎实,赢得阵阵掌声。
报告中频频出现的“率先”“首个”“唯一”“第一”字眼,是吕梁市以转型胆识“打头阵、当先锋”的生动注脚,围绕“六位一体”经济工作主题和“20件大事要事”提出的关于产业、民生、生态等7个方面的内容更是吕梁市新一年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信心和底气,释放出“转型发展,迎难而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吕梁实践新篇章”的强烈信号。
变中求新时不我待,加快转型势在必行
全力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是党中央为我省指明的金光大道。吕梁是“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大市,转型发展是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今年的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该市在转型发展道路上有着独特的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方式……一个“转”字,奔着革除陈旧观念去,冲着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来,意味着吕梁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加快“转”,吕梁有优势。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禀赋、厚重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吕梁转型发展更多的“筹码”。
近年来,吕梁市委、市政府以九个工业经济重点产业链为牵引,推动制造业振兴升级;以八个特色农业产业链为抓手,推动农业特优发展;以五个服务业重点产业链为支撑,推动三产服务业提质增效,促进全市产业结构从“一煤独大”向“多业支撑”转变。
“转”字当先谱新篇,找路寻机开新局
围绕“转”,吕梁也有“拦路虎”。“两个过多依赖”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科技创新引领力、重大项目支撑力仍显不足,城乡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领域还有欠账,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持续改善……来自产业、生态、民生等方面的问题正摆在面前、横在脚下。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吕梁儿女清醒认识到,只有跳出惯性思维,以转观念促进转发展方式,以新视野找新路子,才能探索走出契合时代发展、符合地方实际、富有吕梁特色的发展新路子。
突出特色“转”产业,吕梁正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让“老树发新枝”,通过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改造,做优煤、酒、铝“一黑二白”传统产业。让“小树成大树”,通过延链补链,壮大大数据、大旅游、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两大三新”新兴产业,打造了一批叫得响、有影响的产品。让“种子快发芽”,前瞻布局的氢能产业,初步形成“气—站—运—车—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聚焦美丽“转”生态,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焦化、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强固废综合治理,加强沿黄干支流生态保护修复,打好黄河“几字弯”吕梁攻坚战,接续推进“三北”工程等项目,抓好沿汾上下游生态系统治理。加快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抓好平川四县(孝义、汾阳、文水、交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绿色正成为吕梁市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统筹城乡“转”融合,做强中心城区,坚持老城提质、新区建设“两手抓”,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的承载力、辐射力,抓好县城建设,壮大县域经济……一座宜居宜业之城正在拔节生长。
紧盯“开放”转观念,提升人民幸福感
今年,吕梁将围绕“开放”大做文章。
该市在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中,挖掘外贸潜力,力争7个外贸薄弱县进出口总额全部达到千万元以上;将办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积极开展“吕梁白酒丝路行”活动;支持吕梁机场增加航班航线……
深化改革“转”模式,吕梁市通过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重点领域改革,做优创新“晋创谷·吕梁”“吕梁政企通”、12345便民热线等发展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壮大,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在吕梁放心投资、专心经营、安心发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锚定民生“转”振兴,该市将有序提高最低工资、基本养老金、医保财政补助等标准,持续推进“吕梁山护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将深化实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行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将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健康吕梁建设;将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讲好吕梁故事,凝聚奋进力量,繁荣文体事业;将做好社会救助,持续推进养老医疗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一系列努力,提升人民幸福感。
“转”中蕴良“机”,越“转”越有“型”。吕梁全市上下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昂扬状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在加快美丽幸福吕梁建设的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接续新使命、作出新贡献。
本报记者李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