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大同3月21日讯(记者翁剑)近日,大同市开展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重点对该市农资批发市场、集散地、农资经营门店等区域以及农资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加强监管,严查落实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
据了解,该市农业执法部门以玉米、小杂粮和蔬菜等农作物种子为重点,检查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和门店的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等资质,打击制售假劣种子、非法转基因种子、未按照规定调运隔离试种或者生产应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复混肥料、有机肥料、水溶肥料等产品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假冒伪造登记证、非法添加农药成分、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查;以禁用限用农药、高毒高残留农药及玉米、蔬菜和水果常用农药品种为重点,重点检查农药经营企业(门店)、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蔬菜、水果大棚种植户,严厉打击违法添加禁限用和未登记成分、假冒伪劣、无证生产经营、套用或冒用农药登记证等违法违规行为;针对花样繁多、不断翻新的“农资忽悠商”,多轮次全覆盖开展拉网式执法检查,全面排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