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市场继续缩量调整,上证指数在3300点上方几十点间反复震荡,5个交易日走了一条横线,说明市场较为理性,买卖的意愿都少,并未出现盲目追高和恐慌性抛售。在这种均衡的状态下,场内的资本没有集中出逃迹象,看不到大的风险。目前,银行存款和国债与股票市场的利差已经收到很窄,这种情况下无法吸引银行端或债券端的资金进一步流向股市,增量资金目前没有动力进场的原因就是没有利差。央行最近连续多次提到择机降准降息,一旦降息,银行端的收益进一步收窄,资本就会外流而谋求更高收益。所以,现在场内场外的资本都在等待。这种表面平静的市场状态下,一些投资者会莫名地恐慌或不安,为明天的不确定而担心,唯有跳出市场、冷静审视全局的旁观者视角,才能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清市场的本质,真正把握市场的脉搏。
近日,摩根士丹利以盈利为由,再次上调中国股市的目标价。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师在本周二的报告中将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2025年底目标,分别上调至25800点、9500点、83点和4220点,意味着比当前价格水平有9%、9%、9%和8%的上涨空间。高盛的策略师在本周三的报告中写道:“中国重新回到投资者视野,市场仍有进一步上涨空间。”他们在过去一个月与亚洲、美国和欧洲的投资者会晤后,发现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是自2021年初市场达到历史高位以来的最高。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A股当前处于“经济弱复苏+政策温和支持”的状态,短期内难以出现大规模的上涨,但系统性风险已大幅降低,市场整体保持平稳。这种市场环境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相对较低的风险基础,但同时也意味着需要更多耐心,等待经济复苏和政策支持更加明确的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消费板块的表现非常分化。高端消费品表现较为稳健,而大众消费品则持续低迷,展现出当前经济复苏的不均衡性。可以看到,市场资金正在根据行业景气度和政策导向进行结构性调整。这种结构性变化远比整体指数的波动更能反映出市场的真实情况。高端消费品的稳定表明富裕阶层的消费需求相对旺盛,而大众消费品的低迷则反映出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不足,经济复苏尚未覆盖到所有消费层次。这种分化也进一步说明,当前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市场的投资机会将更加依赖于各行业的具体表现。因此,投资者需要通过仔细分析行业和企业的基本面,寻找那些具有较高成长潜力和行业景气度的优质标的,而非盲目追逐市场热点。
培养“旁观者”思维对于投资者至关重要。首先,投资者需要建立自己的投资框架,避免被市场短期波动所干扰。市场情绪波动常导致过度交易或情绪化反应,而旁观者思维能够帮助投资者冷静分析长期趋势。其次,旁观者更容易具备逆向思维,能够在市场恐慌时看到机会,在市场狂热时保持警惕。市场极端情绪时常带来投资机会,旁观者的理性判断有助于发现价值投资的良机。最后,坚持价值判断是旁观者思维的核心。投资决策应基于企业的基本面,而非短期的市场波动。市场的短期波动常受情绪驱动,而长期价值则依赖于企业的内在价值。旁观者能在市场动荡时保持清醒,评估企业的真实价值,避免被短期波动迷惑。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股市如同棋局,局中人常因执着于一隅而忽视全局,而旁观者则能够看到整个棋盘的布局,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展望下周,A股市场或许将延续震荡整理的格局。尽管指数整体表现平淡,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市场正在经历新旧动能的转换,这一过程需要时间。在此过程中,投资者应保持适度仓位,关注那些业绩确定性高、估值合理的优质成长股以及受益于经济复苏、具有困境反转潜力的周期类品种。股市一再向我们证明,投资中最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冷静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是预测市场的能力,而是理解市场本质的智慧。在这个信息爆炸但智慧稀缺的时代,一种清醒的“旁观者”视角,或许是每个投资者都应珍视的宝贵品质。
本报记者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