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惠风劲吹,新绿初绽。行走在吕梁山上,到处可见农忙景象。育苗、采购农资、检修农机、农业生产科普等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备农资+育好苗,打开农业生产新格局
“西红柿种子多少钱一盒?”
“这种化肥效果怎么样?”
…………
日前,记者在交城县的“庄家医院”农资店看到,挑选农资的农民络绎不绝。店内各类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齐全,供农民任意挑选。该农资店负责人贺耀介绍:“今年我们提前3个月开始备货,与省内外十余家大型农资企业建立合作,储备了200多吨化肥、几百箱农药以及充足的种子。这些农资品种齐全,质量有保障,可以确保供应不断档。”
交城县农业执法部门也开展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无证经营、销售伪劣农资产品等违法行为,对各类农资产品的标签、包装、产品保质期、检验合格证明以及农资经销商的合法经营证件进行现场检查,并向当地农民进行了农资知识、农资产品包装、标签标识等科普知识宣传,指导农民识别假劣农资商品,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保障春耕生产顺利开展。
记者在石楼县灵泉镇丁喜辉育苗基地看到,大棚内瓜苗排列整齐,十几位育苗人员正忙着筛土、装盘,将种好的育苗盘搬进“温室”。“育苗是个精细活儿,从种子选育、催芽、点籽、出苗,包括温度湿度的掌握,每个环节都要精心管理,容不得半点马虎。从2018年至今,我从事育苗工作已有7个年头,从刚开始的2个小棚到现在的11个大棚,每年培育种苗的数量约300万株,产值50万元,供应石楼本地及周边县市。”该基地负责人丁喜辉说。
据了解,石楼县共有5家育苗主体,他们利用钢架温室大棚培育蔬菜秧苗,助力春耕备耕。预计全县培育蔬菜苗600万株,为今年的农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保供+换新,助力春耕备耕提质增效
连日来,文水县积极投入春耕备耕,依托资金补贴和技术下乡等手段,全力开展农机保供和换新工作。记者在刘胡兰镇犇丰农业机械销售部看到,播种机、拖拉机、旋耕机等农机具应有尽有,品类型号齐全,储备充足,不仅满足了农户的购买需求,还能以旧换新,提供优质售后维修服务。
文水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管理站站长闫永鹏告诉记者:“今年相关部门给予文水县715万元的购置补贴资金,预计可补贴706台农机具,近600户农户可从中获益。”
此外,文水县还接续做好农机具的检修保养工作。在该县孝义镇根全农机合作社,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和农机手对40多台农机具进行了保养。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我们主要为农机具改装、打黄油、更换滤芯和刀片,保证机器在下地前无隐患,以最佳状态投入春耕。”
“我们还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开展核验工作,为农户办理购置补贴。目前,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服务指导及答疑100余人次,发放农机安全宣传资料300余份,指导检修保养各类农机具近500台次。”文水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丽强表示。
科普+技服,科学春耕助推高质量发展
交城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抢抓农时强服务,深入基层送技术,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素养,为农户们送去全方位、精细化的技术支持。
“我们村土地托管已经4年左右了,农业农村局的农技员一直给予我们技术指导。今年村里种植了1300亩小麦,农技人员指导村民追肥、施肥,浇地,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交城县夏家营镇大辛村党总支副书记田丕如说。
日前,吕梁市第二届科技助力乡村旅游“百村示范”建设暨“科普助春耕”活动在离石拉开序幕。活动聚焦三大核心任务:由38位专家组成的服务队将开展“百村百场”实用技术培训;在春耕黄金期,为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实施“一村一策”精准指导;构建市县村三级联动机制,让先进技术直抵田间地头,切实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
春风劲吹过山巅,这里四海无闲田。吕梁正在撒下天时、地利、人和的“种子”,将收获五谷丰登的未来。
本报记者李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