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走势几乎“原地踏步”,个股操作难度极大,因为热点今天涨明天跌,呈现越转越快的“电风扇”行情。周一市场承接上周降准红利与北向回流传闻,沪指两连阳挺进3387点,创业板亦探至2065点;然美联储纪要于周三抛出“高利率更久”的礁石,美元应声上扬,人民币回落,外资情绪急转;周四沪指放量跌落3380点,尾盘北向流出近百亿。周五午后行情突然急转直下,三大指数集体回调,上证指数以3348点报收,周振幅不足百点,却让多空在暗流里数度换位。与此同时,成交连续5日守住万亿关口,隐现资金“存量博弈转增量扩围”的苗头,宏观与情绪对峙,为市场的风格切换埋下伏笔。
本周央行与利率自律机制联手“开闸引水”:公开市场净投放6425亿元,1年期MLF量增价平;更关键的是,5月20日LPR年内首度双降——1年期降至3%,5年期降至3.5%,房贷利率同步下探,宣示低利率、宽流动性的主基调。几乎同一时间,国有大行下调存款上限,多家1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活期利息仅剩0.05%,低利率时代的闸门由此彻底打开。利率是估值模型的分母,当分母收缩,理论市值自然膨胀;货币潮汐与价格重估在此交汇,一方面为实体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也为权益资产抬升估值中枢,成为市场复苏最深处的动力之源。
在利率下行的牵引下,居民与机构的脚步已开始分流:一部分存款沿着基金渠道流入股市,ETF份额逆势扩张;科技主题尤得青睐,人形机器人、类脑芯片、算力集群等板块年初至今平均涨幅逾四成,引来存款“搬家”。另一部分资金则流向消费端——从汽车以旧换新到文旅票房新高,低利率释放的财富效应正在兑现“把钱花出去”的政策愿景。《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叠加地方折扣券与家电补贴,多重刺激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重返双位数;货币活水在股市与柜台之外,亦在商街与工厂之间奔流,为经济回暖注入端午前的第一缕暑气。金融市场与消费市场的此起彼伏,恰如双桨划开同一条水面:前者以估值与资本重塑生产要素的价格,后者以需求和信心撬动产能周转的速率,共同把流动性转化为GDP(国内生产总值)与EPS(MSCI中国指数的每股收益)的同步抬升。
本周板块轮动似潮水间的漩涡,多空携手旋转出新的轴心。黄金、贵金属在美元震荡与避险需求双重驱动下创年内新高,部分龙头周线涨幅逾15%,闪现“硬通货”的冷光;医药股受医保支付改革细则落地刺激,龙头三连板换手率超60%,展示防御与成长并存的反弹韧性。与之对应,高位的机器人、AI服务器、储能概念经过此前狂飙后急速降温,微盘股指数单周回撤3%,说明资金对高波动筹码的容忍度正迅速下降。银行与保险也从上周“压舱石”角色调转为获利了结重灾区,息差收窄压制估值,价值领航需待盈利与分红进一步兑现。风口几度易位,背后映照的正是策略迁徙:量化与游资削减Beta,北向与公募加仓Alpha,市场风格已由抢眼的高波动,转入沉稳的低波动阶段。
宏观帆面也在本周顺风张起:4月社融同比多增3.61万亿元,制造业PMI重返荣枯线上,加之国家发改委宣布“6月底前大部分稳就业稳经济政策落地”,财政、产业、消费“三箭”并发,意在为二季度GDP托底加码。对比之下,海外美、欧仍受高利率与财政钳制所累,A股估值洼地效应愈发显眼。5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证监会力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落地,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制度层面,证监会主席吴清频频释出“吸引长期资金”“持续活跃股市”信号,注册制、退市制、分红约束“三箭”齐发,意在把资本市场锚定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港口。当政策、流动性与估值底三位共振,一条渐行渐稳的慢牛航线已在渐渐勾勒。
回望这一周,指数如浮标,风格似舵柄,而利率、政策与情绪才是真正的江流。低利率时代刚刚开启,资金正循着最短的斜坡寻找最高的势能;市场波动仍在,但每一次下潜都像鲸的深吸,为下一次破浪留足氧气。对投资者而言,应守住现金流与成长性的双重护城河,理解“分母革命”与“制度红利”交汇的意义,在波澜未起时先张好风帆,待潮声骤起时稳守云开,静候鲸影归来。或许真正的财富并不在浪尖上被击打出声,而是在深水区静静孕育。当货币之潮、制度之岸与产业之轮同频共振,市场终将以时间换来空间。
本报记者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