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稳中求进

  •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   本周A股市场小幅上涨,上证指数周二低开后迅速企稳,随后三连阳碎步攀升,周五以微红收官,最终报收3385点,全周涨幅1.1%,振幅仅51点。表面平静,资金却在高频换手中搏杀:沪深两市日均成交仍维持在1.1万亿元至1.3万亿元之间,成交量已连续31日站稳“万亿”台阶之上,说明存量资金在狭窄区间里快速轮转,既不肯大幅增仓,也不愿轻易撤退。量能曲线像被塑形的蜡线,微幅起伏却暗示风险偏好之间的博弈,震荡越窄,下一次方向选择的能量就蓄得越深。
      本周最大的财经新闻来自央行。6月6日,人民银行罕见在月初就发布并落地1万亿元、期限91天的买断式逆回购,同时以7天逆回购净投放补水,短端利率全线下行,1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逼近1.40%。此番“提前放水”打破月末惯例,相当于对当月到期的1.2万亿元逆回购做了“等额续作+加量补票”。若月末不再补量,6月仍可能小幅净回笼,但市场已率先感知流动性预期的松弛。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在地缘杂音中探至7.185,北向资金先流出后回补;利率压低估值分母,汇率却拉扯估值波动,外资与内资在此间搭起跷跷板,一端是谨慎的美元信用,一端是积极的稳增长政策。金融监管总局牵头8部委落地“小微融资16条”,从担保降费到核销提效全链条疏通融资梗阻。消费端,商务部启动2025年“服务消费季”,围绕餐饮、文旅、体育、演艺、会展等10多个消费场景,发放优惠券礼包补贴,形成“金融活水—生产投资—消费回流”闭环。财政托底、产业催化与终端需求提振交织,为二季度GDP和企业利润托起一条软轨,也为资本市场提供情绪与基本面的双向支撑。
      近期场内板块节奏像啮合的齿轮,高低速并转。贵金属在国际避险情绪与白银供应缺口共振下再创年内新高,黄金、白银概念股轮番封板;农药兽药借虫害高发预期再度活跃;年初至今狂飙的机器人、光模块、微盘成长股在获利盘兑现中降温,创业板连收4阴,微盘指数回撤近3%。ETF申赎数据给出另一只温度计:分红稳定且股价波动较小的产品已连续6日净申购,单日吸金6亿元创年内纪录;相反,创业板相关ETF本周净流出逾4亿元。资金正在“确定分红与低波动”“高弹性与高估值”之间灵活腾挪,资产偏好由追风型转向护稳型。科技牛虽在高位震荡,却未熄火。周四盘面,AI与人形机器人再度批量涨停,资金对“AI+消费”逻辑的追捧持续升温。国内企业凭借完整的伺服系统、减速器与算力芯片产业链,正加速将样机推向工厂和物流仓储,人形机器人3年内走进家庭亦非遥不可及。该赛道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的渗透曲线,成为继家电、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中国工业的第4座高峰,龙头和核心部件厂商或迎产能与估值双升。
      今年以来,港股IPO再度活跃,近50家A股公司递表赴港,20余家已获“入场券”,呈现鲜明的“A→H”潮。过去H股常年折价,如今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在港首日即溢价,“倒挂”折射港市流动性与定价效率提升,也让跨境资金找到估值与筹码的新平衡。多家国际投行预计,2025年港交所或迎约80家中资新股挂牌,融资额可超200亿美元,港市将成为全球最繁忙融资港口之一。对内地主板而言,这不仅带来流动性回流,也可能对估值形成向上牵引。
      综合来看,指数只是钟摆的表盘,利率是发条,政策是杠杆,情绪是空气阻力。专家预计,央行将继续灵活运用多类工具,对冲到期资金,维持稳健偏宽松货币环境,政策层面将继续为实体与消费加杠杆。下半年财政发力与全面降息的可能性正在升温。贴现率下行已替代经济悲观成为股市核心矛盾,“化债”“提需”“稳价”三支箭叠加资本市场以投资者为本的改革,为“转型牛”奠定制度与情绪基础。投资者要守好现金流与成长性的双护栏,在看似平淡的摆动中保持耐心,在筹码更替的缝隙里捕捉趋势。财富常常诞生于齿轮静默啮合的刹那:当低利、制度红利与产业升级实现多轮驱动,市场便会用时间换空间,让这枚钟摆再次划出更大的弧度。届时,时间必将奖励市场和价值的坚守者。

    本报记者张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6-07期

    • 第2025-06-06期

    • 第2025-06-05期

    • 第2025-06-04期

    • 第2025-05-31期

    • 第2025-05-30期

    • 第2025-05-29期

    • 第2025-05-28期

    • 第2025-05-27期

    • 第2025-05-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