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吕梁市启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超市首场活动,以“政府搭台、银企对接”创新模式,打通融资堵点、降低信贷门槛,让金融产品“看得见”、融资需求“接得上”、政策红利“落得实”,实现了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实体经济,企业融资更省心、银行放贷更安心。
近年来,吕梁市以深化改革为引擎,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硬仗,出实招、放大招,激发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为全方位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动态完善“招商图谱”
构建多元高质量产业链
吕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连续两年把“985”重点产业链建设列为20件大事要事之首。
为把这些大事要事办在实处,吕梁市有关部门围绕9个工业经济重点产业链、8个特色农业重点产业链、5个服务业重点产业链,主攻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缺失项目,动态完善“招商图谱”,建立“目标企业库”“客商资源库”“项目信息库”,招引一批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带动潜力足的产业项目;建设并运用好智慧招商大数据平台,精准匹配招商信息,借助商协会、中博会、进博会等重要平台,大力宣传该市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支持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到吕梁投资兴业;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主动“走出去”开展招商洽谈,加强对招引项目的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坚决防范招商风险,从而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不断开拓吕梁产业发展新局面。
9个工业经济重点产业链规模持续扩大。据悉,在全省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当中,吕梁市涉及12条,链上企业达63户。2024年,该市省级重点产业链营收突破千亿元,总量在全省排第二,增速为51.5%,在全省位列第三。
8个特色农业重点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其中食用菌产值在全省居首位。
5个服务业重点产业链链上企业达350户,增加值达40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0%,吕梁市服务业增加值从2022年的66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94.7亿元。
优化升级营商环境
释放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吕梁市推出支持民营经济15条硬核举措,建立季度民企座谈会机制,通过“面对面”“点对点”方式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
去年8月,该市出台“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方案,明确将上线运行30个事项。设立了统一的办事流程,通过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整合优化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备案、税务智能开业、企业社会保险登记、企业医疗保险登记、住房公积金单位登记开户等办理事项申请材料。改革后申请材料由33份减少为14份,群众跑动次数由14次减缩为2次,办理时限由7个工作日精简至最快1.5个工作日。
2025年,吕梁市将推出一批支撑性、牵引性改革举措,例如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开发区“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等。
此外,吕梁通过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等措施,不断提升要素支撑和服务保障能力,努力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
强化诚信体系建设
筑就社会信任基石
吕梁以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为根本,以健全信用规章制度、构建覆盖全社会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手段,有力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积极构建全市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已在税务、交通、金融、住建、能源、医疗等21个领域开展信用评级和分级分类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充分发挥信用管理对企业的激励约束作用,探索建立红黑名单机制,依法依规组织实施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失信被执行机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等“黑名单”失信惩戒工作,累计对201户“黑名单”企业实施失信惩戒。同时,做好行政处罚信息信用“线上”自主修复提醒工作,企业可以在“线上”按照流程自主完成修复,也可以通过该市在全省率先设立的政务服务中心信用服务窗口,由工作人员现场帮助修复。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吕梁市通过完善数据归集联络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截至目前,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总量达1.2亿条,其中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双公示”信息月均归集2万条以上。2024年城市信用监测排名跃居全省第二。
本报记者李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