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理论·践悟

浅谈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创新路径

  

乔华

  面对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要求,本文旨在探讨公立医院在党建工作中的路径选择与实践策略,以期为提升医疗服务效能、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眼下,我国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历史挑战。作为公立医院发展的政治保障和思想引领,党建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还能够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视角下,公立医院必须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以适应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党建工作通过构建科学完备的组织体系,为医院发展提供方向引领和政治保证。党组织在战略规划、重大决策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能够确保医院发展始终与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同频共振。从系统论视角分析,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功能可以有效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服务体系,避免市场化导向对公益性的侵蚀,形成更加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党建引领是提升医疗服务效能的理论基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断,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价值取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长期实践表明,党建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能够显著提升组织的内在凝聚力。通过构建完善的党内教育体系,可以培养医务人员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情操,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文化。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党建工作建立的激励机制和价值导向,能够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服务效率提升。同时,党组织在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内部矛盾方面的独特优势,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制度保障,这符合现代医疗服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党建与业务融合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理论创新。“改革越到深处,越要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的深刻论述,为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从制度变迁理论来看,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代表着一种制度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一方面,通过党组织嵌入治理结构,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执行高效化的统一;另一方面,以党建为载体推进管理创新,将现代医院管理理念与党的组织优势有机结合。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这种融合模式能有效降低制度运行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破解医改难题提供新的理论路径和实践方案。

二、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创新路径探析

  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公立医院面临着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管理体制等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推动医院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抓手。
  (一)构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机制
  新时代公立医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党建与业务欠融合的难题,构建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完善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实施细则,明确党组织在医院重大事项决策中的权责边界,通过制定《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制度性文件,建立“三重一大”事项清单管理制度,确保党组织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设备采购等核心业务中的决策参与。
  其次,要创新融合载体,如推行“党建查房”制度,由党委委员带队定期深入临床一线,既检查医疗质量又督导党建工作;在重点学科,建设党员创新工作室,组建党员科研攻关团队,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最后,要优化运行机制,建立党建与业务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业务发展难题;完善党政交叉任职制度,推动临床科室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健全评价体系,将党建工作指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党建引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实际成效,形成党建与业务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升医院党建质量的基础工程,在组织设置方面,需遵循“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利于支部发挥作用”原则,按照科室专业特点,对支部架构进行优化,超50人的大支部应及时拆分,确保各支部党员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新成立的科室或医疗单元要同步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在组织生活方面,要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开展“晨间十分钟党课”“手术室微党课”等特色活动,建立组织生活预告制与评价制,提前公布活动主题,事后收集党员反馈,以不断提升活动质量。
  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实施“双培养”工程,建立业务骨干入党积极分子专项培养计划,同时制定党员业务能力提升方案,促使党员在医疗技术、科研创新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在作用发挥方面,要在门诊、急诊等关键岗位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三亮三比”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比技能、比作风、比贡献)推行党员责任区制度,让每个党员联系若干病区或诊疗小组,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完善科学化实效化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的党建考核评价体系是推动党建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在指标设置方面,需建立包含一级指标(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等基础性指标)、二级指标(重点考核党建引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发展性指标)、三级指标(设置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提升等成效性指标)的三级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方式方面,要建立“日常督查+季度评估+年度考核”机制:日常督查着重看工作进度,季度评估着重看阶段成效,年度考核侧重整体质量。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职工民主评议等方式获取客观评价。在结果运用方面,要强化正向激励,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绩效分配、评先评优直接挂钩,明确规定党建考核“优秀”的科室在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此外,还要建立考核反馈整改机制,针对考核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清单,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考核评价,切实发挥“指挥棒”作用。
  (四)推进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升级
  数字化转型是提升医院党建效能的重要途径。在平台建设方面,构建“1+4+N”智慧党建体系是关键,其中“1”指集成党员信息、组织生活、学习教育等基础数据的党建大数据中心;“4”是党员管理平台、组织生活平台、教育学习平台、服务群众平台这4个核心平台;“N”为党员电子积分系统、线上主题党日活动等特色应用场景。在功能开发方面突出实用性,需开发手机APP以实现组织关系转接、党费缴纳等事项“指尖办理”,建设VR党建展厅以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开发智能分析系统自动生成党员参加活动、服务患者等数据分析报告。在资源整合方面,建设收录精品党课视频、典型案例等学习资料的医疗行业特色党建资源库,开发实现理论学习随时测、随时考的在线考试系统。在保障措施方面,将智慧党建纳入医院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建立专职运维团队定期更新升级系统功能。通过智慧党建建设实现党建工作流程优化、效能提升,从而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者单位: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6-16期

  • 第2025-06-15期

  • 第2025-06-14期

  • 第2025-06-13期

  • 第2025-06-12期

  • 第2025-06-11期

  • 第2025-06-10期

  • 第2025-06-09期

  • 第2025-06-08期

  • 第2025-06-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