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千万工程看山西摄影特刊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晋”展乡村全面振兴新貌——晋中篇(之二)】左权县泽城村

  • 图①:写生基地地标。邢兰富摄

  • 图②:艺术家在写生基地创作。张文军摄

  • 图③:美院师生在泽城写生创作。邢兰富摄

  • 图④:西安泽城水电站。张文军摄

  • 图⑤:泽城写生驿站。张文军摄

  • 图⑥:环境优美的老树咖啡屋。张文军摄

  •   泽城村位于太行山中部、清漳河东畔,总面积20.85平方公里,现有539户1347人,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山西省“千万工程”示范村。近年来,泽城村积极探索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三变三值”工作方法,提升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基层治理,打造远近闻名的艺术研学村、生态旅游村,2023年村集体收入一举突破151.4万元。
      泽城村立足晋中市国土空间规划锚定的文旅区位功能,融入村庄长线发展规划,发挥党员群众主观能动性,先后实施村庄道路硬化、饮水管网改造、“回”字形主街道改造、特色民宿改造、业态一条街等多项惠民工程,把“零星盆景”串成“连片风景”。为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泽城村注重保存古村风貌,打造民房、石园、小巷等景观,与写生产业融合互促,学生可以在这里“照抄”自然,为绿色生态向特色业态转化提供了坚实的环境基础。泽城村“两委”出台环境保洁制度、保洁员管理制度、写生村原生态风貌保护“禁八条”协议等长效机制,确保责任落实落细,运用制度力量坚定不移保护环境整治成果。
      青山变金山。泽城村因地制宜,确立了深度做好山水田文章,发展写生、核桃、水电、光伏四大特色产业的路径,推动形成“文旅+”村级产业格局。标准化打造运营“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2023年该项目荣获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世界文旅品牌大会“乡村振兴示范案例”;大力推行核桃托管,依托专业服务队提升种植效益,亩均增收350元;建设麻田镇核桃产业示范基地,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25个行政村、4000余农户实现增收,户均增收500元;建成泽城村水电站、村级屋顶式光伏、联村光伏电站、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每年水电、光伏为村集体增收110余万元,并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核桃示范基地建设,带动5个集体经济比较弱的村共享收益成果,项目每年分红70万元,村均增收10万元。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6-19期

    • 第2025-06-18期

    • 第2025-06-17期

    • 第2025-06-16期

    • 第2025-06-15期

    • 第2025-06-14期

    • 第2025-06-13期

    • 第2025-06-12期

    • 第2025-06-11期

    • 第2025-06-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