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防守·观望

  •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   本周A股在内外扰动下呈现“上下皆难”的震荡格局。周一至周三的市场,在一条平行线上小幅波动,排列出阴阳相间的“音符”。周三,陆家嘴论坛释放的科创板“1+6”改革新政,本应成为科技股冲锋的号角——新设“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为AI、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敞开大门;金融开放八项举措同步落地,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与外汇期货试点被寄予厚望。然而,周四指数高开低走却暴露了资本市场的清醒:半导体板块早盘脉冲式上涨不足两小时便偃旗息鼓,全天成交缩量至1.19万亿元。这种冷热反差揭示了市场的深层焦虑:当制度红利遭遇实体羸弱,政策热度终究难敌盈利预期的寒霜。资金如同徘徊在岸边的候鸟,眼见潮水中鱼群稀疏,终究不敢俯冲啄食。资金在避险与博弈之间快速切换,整体市场情绪表现为谨慎中防守,短线交易仍活跃,但趋势性动能不足。
      与此同时,地缘政治的惊雷骤然劈开市场的平静,避险情绪如野火燎原。周四A股大幅下跌,超4600只个股收跌,创业板指跌超1%。主要原因有:一是地缘政治风险升温,引发市场对中东冲突升级和全球原油供应中断的担忧,避险情绪上升,资金大幅撤出风险资产,亚太股市普遍跳水;二是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但释放鹰派信号,主席鲍威尔警告关税可能加剧通胀,暗示降息推迟,打击全球市场对流动性宽松的预期,美股尾盘走弱传导至A股;三是近期强势板块如创新药、核聚变、数字货币等集体回调,高位个股震荡拖累整体市场表现。在此背景下,A股虽有政策托底和估值优势,却也难以独善其身。不过,分析人士指出,短期波动主要受外部因素扰动,但在国内宽松政策和低估值背景下,A股中长期仍具配置价值。
      从盘面表现看,前期强势的消费电子、机器人、先进制造等科技成长板块在本周普遍遭遇回调,尤其是前期涨幅较大的小盘高弹性个股迎来集中兑现,诸如CPO、半导体设计等题材遭遇资金出逃。部分前期强势个股周跌幅超过15%,反映出短期市场对“无业绩支撑”的高估值品种开始重新审视。而在避险情绪升温的背景下,国防军工、黄金、有色、石油等资源类板块表现相对坚挺,油气产业链在中东局势紧张、国际油价反弹的双重加持下维持红盘,体现出市场资金在多重变量中对确定性的偏好。与此同时,银行、电信、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也表现出明显抗跌属性,成为机构资金的“临时避风港”。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正悄然进入中报预告窗口期。根据规定,沪深主板企业需于7月15日前披露中报预告,预计未来两周“业绩因子”将逐步成为市场定价核心。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复苏初期或盈利波动期,具备持续高景气属性的细分赛道往往更易获得资金青睐。因此,高端制造、算力基础设施、新能源设备、医药创新等方向的业绩兑现能力将受到考验,这也是科技成长股能否止跌回升的关键。另一方面,若中报披露期市场仍缺乏亮眼表现,则市场可能重新回归防御风格,进入又一轮“左侧防守、右侧观望”的震荡区间。
      本周震荡收尾时,市场在混沌中投下一缕理性微光。周五午后,30年期国债ETF溢价率回落至0.3%的合理区间,原油期货涨幅收窄至4.2%,显示恐慌情绪阶段性出清。更值得玩味的是主力调仓轨迹:部分科技龙头遭抛售的同时,工业母机、国产大飞机产业链获机构逆向加仓。这或许暗示一种共识——当政策与地缘的噪音渐弱,资本终将回归产业趋势的本质锚点:谁能突破卡脖子技术(如光刻机双工件台)、谁能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抢占节点(如C929客机钛合金锻件),谁便是穿越周期的真正载体。
      当前市场处于政策红利预期、盈利验证窗口与外部扰动交织的多重交汇点,宏观经济数据平稳,但风险偏好尚未显著修复,资金风格更多偏向轮动与防守。指数层面仍在箱体底部震荡,向上缺乏成交量与盈利确认的合力,向下则有政策与估值底托底,构成类似“拉锯中的骑墙人”格局。短期宜继续以仓位控制与结构配置为主,重点布局高股息与高景气的双重交集,适度规避纯情绪驱动的高波动品种。在不确定中保持确定性,在反复中锤炼耐心,不躁进、不追涨,在风来之前谨慎防守与观望。整体来看,政策节奏、市场风格切换及中报预期将是短期市场运行的重要线索。

    本报记者张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6-21期

    • 第2025-06-20期

    • 第2025-06-19期

    • 第2025-06-18期

    • 第2025-06-17期

    • 第2025-06-16期

    • 第2025-06-15期

    • 第2025-06-14期

    • 第2025-06-13期

    • 第2025-06-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