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时代薪火,书壮阔河山。
1985年7月15日,在太原市文源巷一栋旧楼内,《山西经济日报》的前身——由省计委、省经委、省财政厅、省技术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山西经济信息报》正式创刊。
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走来,《山西经济日报》与党和人民共同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记录、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从明媚夏日的热烈和活力中走来,从尘封的历史到鲜活的新闻,透过报纸的各个版面和如今全媒体矩阵的各个平台,《山西经济日报》带领读者遍览万千气象;
向充满希望的新时代走去,如今的《山西经济日报》勇闯媒体融合蓝海,锚定发展目标砥砺前行;
向创新、包容的未来走去,《山西经济日报》告别“铅与火”、经历“光与电”、拥抱“数与网”、迈向“云与智”,加快推进现代传播体系的建立;
……
一路走来,《山西经济日报》始终与改革同步、与时代同行、与读者同进。我们用脚步丈量热土,用笔触记录三晋大地发生的历史巨变,也记录着三晋百姓的喜与忧,陪伴着每一位读者的成长。无论技术与平台如何革新迭代,我们初心与本色不变,使命与梦想如初,豪情与壮志依旧。
40年,我们书写历史,历史也记载我们。
一部时代发展史的岁月回响
1985年,我国“六五”计划收官之年,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的作用日益凸显。
当年7月15日,《山西经济信息报》应运而生。从此,用新闻标注时代发展,用报道刻画岁月变迁。
40年星霜荏苒,我们从一份四开四版周四刊,发展为对开八版日报,直至如今的全省唯一综合类经济大报,伴随山西经济的发展不断成长、壮大。
那是我们曾感受的亲切关怀——创刊时期,时任省顾问委员会主任王克文为报纸题写报名,时任副省长阎武宏撰写《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贺词;创刊5周年之际,时任省委书记李立功、省长王森浩题词,时任副省长吴俊洲、乌杰发来贺信;创刊10周年座谈会,时任省长孙文盛,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崔光祖等到会祝贺;创刊20周年大喜日子,时任代省长于幼军致电祝贺……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我们用一个“搏”字致敬过往、回馈关切。最终呈现出的,是报社与三晋大地的情感连接,是经济报人解读山西经济风云的核心密码,更是我们与读者在宏观时代进程的深切共鸣。
一部传媒变革史的破界拓疆
从1985年四部门联合主办,到1993年成为省政府机关报,再到2003年划归山西日报报业集团,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唯一综合类经济大报的定位,步入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
时代更迭、环境变迁。几十年间媒体的责任价值不断重塑,持续考验着我们的坚守定力、攻坚毅力与创新活力。
40年来,经济报人的足迹宛如星辰,照亮新闻世界里的每一个角落。太旧高速公路建设工地的喧嚣中,有我们专注记录的身影;引黄入晋工地现场的泥泞里,有我们执着探寻的脚印;吕梁山退耕还林的清风中,我们敏锐捕捉生态之变;晋南小麦丰收的田野间,我们热情描绘丰收画卷;抗洪救灾一线,我们与险情赛跑、传递希望……三晋大地处处可见经济报人的身影,我们是不知疲倦的追光者,在每一个需要真实的地方,留下坚实的印记。
作为省级主流媒体,我们始终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谋划推进时政报道,准确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基调和重点,创新体裁形式和方法手段,让新闻报道契合时代要求、人民需求,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40年来,我们的作品屡获国家级、省级新闻专业奖项。2024年,“跟着非遗去旅行”山西十大非遗主题线路采风活动被评为全国非遗传播活动创新案例;《太原:能源产业加速向“绿”转型》荣获山西新闻奖一等奖,《“三”思而行》等4篇稿件荣获山西新闻奖二等奖,《用汗水和奉献书写家国情怀》等4篇稿件荣获山西新闻奖三等奖;《“旅游+”,加快推动我省文旅业提质升级》等3篇稿件荣获山西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好新闻奖”……
围绕经济特色深耕内容阵地,我们精心打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乡村行看振兴”“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表里山西气象新——我省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亮点展示”“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巡礼”“特色谋发展、集聚镇能量”“全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让民营经济走向更广阔舞台”等重点专栏,创新推出“数字经济”“晋股风云”等原创品牌栏目。2024年10月,历时3个月,行程上万里,30余名记者奔赴全省16个县、市、区调研采访的《县域经济特色县产业发展调研行》系列报道圆满收官,广受关注和好评。2024年11月推出的“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谱写三晋乡村振兴新篇章——‘千万工程’看山西”摄影特刊,内容丰富,设计精美,多角度展现了我省乡村振兴成果,被省委宣传部《山西新闻阅评》肯定和推介。
这些精品报道以专业视角解码经济脉络,以主流声音唱响时代主旋律,在传播正能量中有效凝聚思想共识、提振发展信心,持续筑牢经济宣传报道“压舱石”,让政策解读更精准、发展故事更鲜活、民生关切更走心。
一部媒体融合演进史的守正创新
传统纸媒就像深扎在时光里的根须,在铅字和油墨中积蓄了多年的养分。新媒体从这个根系中抽芽、成长、渐成规模,虽展现出数字化与网络化的新绿,却始终流淌着同一条“内容为王、精品提质”的血脉。
过往的辉煌皆是未来的序章。近年来,我们从理念、技术、平台、模式各领域引领变革,努力建设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全媒体团队,加快构建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持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这支团队的阵容不断更新壮大:适应时代变化要求,不断加强阵地建设,我们先后创办报刊、网站、公众号等渠道阵地,响应上级要求、读者需求、市场诉求,全媒体传播矩阵渐成规模。从首次“触网”成立山西经济网,到创办山西经济日报微信、微博号;从开设人民号、学习强国号,到打造央视频、抖音号等视频矩阵……如今已形成拥有数十个发布渠道的全媒体矩阵,抖音号粉丝达141.2万,全网粉丝量突破700万,年阅读播放量超10亿次。
这支团队的技术不断迭代创新:2015年,我们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一家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新闻媒体;2016年11月,微电影《回家》荣获全国电视外宣“彩桥”节目创优评析一等奖、首届中国报业短视频微电影大赛“优秀微电影奖”;2017年,新媒体中心开始运用现场直播;2024年6月,全省首部AI全流微短剧《AI于成龙》震撼上线。特别是全程4K拍摄的“山西省‘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系列纪录片,用镜头丈量土地记忆,以文字追溯过往故事,在传承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这支团队的实力不断发展升级:快手账号“山西观察”荣获快手“2023年度影响力媒体”称号;《在传统村落里探寻“三晋文脉”》经验做法入选2023年度全国“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网络传播经验评选活动专业类十大案例(我省唯一);AI全流微短剧《AI于成龙》入选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AI精品案例(我省唯一);2024年,执行董事(社长)吴登明接受由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主管的传媒研究头部新媒体平台“传媒茶话会”专访。
当140余万抖音粉丝与全网用户形成传播共振,当《AI于成龙》用科技算法重现历史故事,我们始终在证明:唯有让阵地建设的“广度”、技术创新的“锐度”、实力升级的“厚度”形成三维合力,才能让新闻的力量如汾河水般,既奔流于时代的河床,又滋养着文明的土壤。
一部报社党建赋能史的固本强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我们始终将党性原则贯穿办报治社全过程,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浪潮中,持续淬炼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党的声音始终成为舆论场的最强音。
从政治立场到舆论导向,从新闻方向到价值坐标,我们始终与党中央同心,与省委、省政府同频。每周编前会上传达的政策精神、学习会上深化的思想共识,化作新闻实践中鲜明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为读者奉上最权威的解读、最准确的信息、最及时的资讯。
管理革新的深度,决定媒体发展的厚度。我们以制度建设为基石,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优化采编流程让内容生产更高效,创新用人机制让人才活力充分涌流,完善分配制度让实干者得实惠,强化经营管理让资源配置更精准,健全考核机制让干事导向更鲜明——这套“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现代化治理模式,既立规矩、又激活力,为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筑牢了制度根基。
经营转型的步伐,映照着媒体适应时代的智慧。我们以动态优化策略为主线,构建起“内容+技术+融合”的“三位一体”运营体系,让传播价值延伸至产业服务全链条,实现从单一版面经营到全媒体价值链运营的跨越,激发自身在市场浪潮中的韧性与活力。
发行网络的触角,丈量着媒体影响力的广度。我们创新采用“点对点”精准发行模式,以目标读者为圆心划定覆盖范围,让报纸“墨香”精准“飘”进全省各地的机关、企业、社区(乡村)。这种“靶向投递”提升了发行效能,更让经济宣传的声音穿透层级、直抵基层,成为连接政策与民生的“信息纽带”。
从思想引领到队伍建设,从机制革新到融合转型,我们始终以“党报姓党”的政治自觉、“守正创新”的改革勇气,在时代浪潮中锚定坐标、破浪前行,让主流舆论的光芒照亮三晋大地的发展征程。
作为省级主流经济媒体的领航者,未来,我们将始终把准政治坐标,以服务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使命,既以专业笔触解构转型发展的“山西密码”,又以融合矩阵放大奋进征程的“三晋强音”,让主流舆论的坐标始终面朝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的航向。
昂首阔步,便可一往无前;心有繁花,目至遍地阳光。
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找准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服务和引导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传播之能助经济崛起之势,这,就是《山西经济日报》40年间撰写在三晋大地经济脉动中的时光答卷。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赤忱可见万物明朗。站在40周年的新起点上,融媒意识加持、技术手段赋能的《山西经济日报》,拥有了在更宽天地、更广范围振翅翱翔的资本。让主旋律成为最强音,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愿我们同心协力,为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砥砺前行!让我们共同期待,《山西经济日报》在新的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华章!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