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端:大喜的日子不能忘记“家里人”
《山西经济日报》40岁的生日近了,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沉甸甸的喜悦,像窖藏多年的老汾酒,醇厚而味长。日子的临近、特刊的墨香、老友的重逢……一切都令人那么期待。然而,在报社全体总动员筹备这盛大节日的间隙,一项看似简单却饱含深情的任务落了下来:按照社委会的安排,把所有曾在报社工作、后因各种原因离开的同事们,整理出一份尽可能完整的名单。
跨度40年,人员上百人,从哪入手?怎么寻找?一串问号蹦了出来!
办法总比困难多!6月26日,报社总编辑巩国强拿出一张老照片,这是1992年1月5日山西经济报社工作会之后的全体职工合影,照片上差不多有100人。这张照片是报社原图片总监余晓晖退休前留下的宝贵资料。从照片中可以找到我们熟悉的前辈,还有一些看着眼熟却叫不出名字的老同事,更有一些陌生前辈。
看着老照片,在讨论中,我们思路渐渐明晰,形成一个共识,《山西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之际,我们从照片、报纸、资料、老报人入手,尽量完整地整理出曾经在报社工作过的同事名单,要让今天的山西经济日报人知道,曾经有这么一大批人在报社工作过、努力过、奉献过!创刊40周年的大喜日子,不能忘了“家里人”。
“家里人”这三个字,沉甸甸的。意味着,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名册,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寻亲”,一次对报社血脉的深情回望。
启程:在时光的长河里“打捞”名字
“打捞”开始了。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也远比想象中动人。
泛黄的册页:最先求助的是档案室、资料室。一本本纸页泛黄的报纸合订本、资料袋被小心翼翼捧出。手指拂过那些模糊的油印字迹,如同触摸着历史的年轮。高纲纶、张建国、丁民、刘建国、段晓峰、樊林奎、耿建萍……这些创刊初期或早年间出现的名字,率先从时光的长河中浮现。赵蓉1993年采写的《街头看打的》,孙瑞生1996年采写的《转化:可否走出通天路》,陈刘锋、杨静1999年采写的《饭熟了,为啥吃不得》……一篇篇那么优秀的获奖作品映入眼帘,这些鲜活的名字立刻生动起来。
模糊的影像:老照片成了另一座富矿。我们隆重请来人事部老主任张云仙,张主任手举放大镜一一翻看不同年代的合影。严肃的创刊纪念照、欢笑的联欢会留影、忙碌的编辑部抓拍瞬间……在一张张褪色的影像里,她努力辨认着当年年轻的面庞:“这是聂群,当年跑文化口,出了名的才女”“这是采编部们的合影,有李跃祥、屈建龙、李宏亮……”这些“尘封已久”的名字刹那间鲜活起来。副总编辑甄宝全是报社资深“骨灰级”元老,一口气说出好多名字:“成功、宋举成、焦惠生、邹连星、竹建华……”曾经一起奋斗过的兄弟姐妹,音容笑貌早已深深烙在心间!巩国强拿出他珍藏的老照片如数家珍:这张是我1991年刚来报社时,跟随我的主任刘建国到太原一电厂采访波兰专家卡尔;这张是我参加“三晋环保行”期间采访中的样子……跟随资深同事的回忆,我被带进了那个曾经的岁月里,领略着那些经年故事的精彩。那些老前辈、老同事,当年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们,用热情、用笔墨书写了山西经济、书写了山西变化、书写了岁月芳华!
记忆的“活字典”:最珍贵的线索皆来自那些“活字典”般的老报人。副总编辑孟庆伟说起《现代周刊》的原班人马,一下子就把人拽回20世纪90年代,那会儿周刊的办公室在五楼,有高剑峰、郑亦工、黄婕、张原……这些年轻人将《现代周刊》打造成报社的知名品牌。电话打给已退休的原财贸部主任王晓华,电话那头,便是一段段温暖的回忆潮水袭来:“张惠英,英雄的英”“琚廷瑞,创刊时的元老”每一个电话接通的都是一段遥远的回忆,让我们的历史片段愈发清晰,愈发感人。
这个过程像一个侦破小说的层层推理和探究,在前辈们的回忆和相互印证中,一个个时光密码被解开,一个个名字渐渐具象起来。
触动:名字背后的清晰面孔与精彩故事
收集的过程,也是情感不断被触动的瞬间。
说到高纲纶,那是许多老同事口中对报社有最大贡献的大功臣;说起田喜荣,那是从报社走出去最了不起的骄傲;提及余晓晖,那是报社最倔巴又最敬业的摄影大家……看到阎红兵的名字,耳边仿佛又响起他那掷地有声的方言和评论;提到李跃祥,眼前浮现出他策划重大报道时熬红的双眼……多少个名字,就有多少段精彩往事,一代代山西经济日报人前赴后继,他们的专业精神早已融入报社蓬勃发展的基因。
当最后几个名字被一一确认,这份沉甸甸的名单终于完整了(或有遗漏)。这一长串的名字汇聚成一条跨越40年的璀璨星河!这份名单,是献给《山西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一份特殊的礼物,更是一封写给所有曾在此努力奋斗过的“家里人”深情的家书。
“无论您离开多久,无论您身在何方,《山西经济日报》从未忘记过您。您的汗水曾浸润这里的稿纸,您的智慧曾点亮这里的版面,您的足迹曾印刻在这片热土上。您,永远是这个大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山西经济日报社社长吴登明深情地说。
创刊40周年的钟声敲响,向这份名单上每一个至亲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温暖的问候:常回家看看!
名单整理“完成”了,但我知道,这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时光浩瀚,记忆的海洋里难免有遗珠。这份名单,更像是一个起点、一个呼唤,它提醒着我们,报社的历史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共同书写的,每一个人的经历和故事,都是《山西经济日报》最宝贵的财富。
戴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