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理论·践悟

媒介融合时代网络数字报发展策略探析

  

郭翼

  随着媒介深度融合,传统报业如何在数字浪潮中找到生存坐标,成为传媒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自全国首家网络数字报推出以来,历经十余年探索,网络数字报已从最初的纸质内容电子化复制,逐步发展为集图文、音视频、数据可视化于一体的多媒体传播平台,它不仅打破了传统报纸的时空限制,更通过用户参与、互动传播等新机制,重构新闻生产的底层逻辑。

一、网络数字报发展现状

  (一)时效性优势有待进一步释放
  纸质报纸从选题策划到最终抵达读者手中,往往要经历选题讨论、实地采访、文稿撰写、编辑加工、多级审核、印刷装订、物流配送等一系列流程,尽管层层把关保障了内容的真实性与权威性,但也导致信息传递效率大大降低。理论上,网络平台凭借即时传输特性本应弥补这一短板,可现实中不少数字报的时效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目前仍有大量网络数字报仅停留在母报电子版的初级形态,新闻更新频率与纸质版几乎同步,部分甚至出于保证纸质版发行量的考虑而特意要求更新滞后于纸质刊发时间,这种低频更新直接导致数字报沦为母报的线上附庸,在信息传播链条中逐渐失去存在感,未能完全发挥出互联网技术赋予的即时传播优势。
  (二)多媒体功能开发有待加强
  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单一传播形式,互联网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实现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元媒介的深度融合,能通过多维度感官刺激提升信息接收体验。作为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媒体形态,网络数字报本应在信息呈现方式上更具多样性,这一点也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受技术投入、内容生产能力或运营理念等因素制约,部分数字报在实际运营中仍以文字和静态图片为主要表达手段,视频、互动图表等多媒体元素的应用仅停留在点缀层面,未能真正释放互联网媒体的多元表达潜力。这种单调的信息呈现方式,不仅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更与当下用户对可视化、交互化信息的需求有所脱节。
  (三)信息价值深度与广度有待提升
  从信息覆盖范围看,尽管部分数字报通过扩大通讯员队伍、整合集团资源等方式扩充内容体量,但其信息密度与大型商业新闻平台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无论页面设计如何丰富、栏目设置如何细分,单份数字报的内容体量始终难以与综合新闻门户抗衡。更值得关注的是信息组织的逻辑问题,包括人民网、千龙网等头部数字报在内的多数平台,其稿件发布仍延续传统报纸的单篇独立思维,除正文外缺乏对相关新闻的横向关联或纵向延伸。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呈现方式,导致读者难以通过数字报建立对事件的完整认知框架,只能获取单一维度的信息片段。长此以往,当用户发现商业门户网站能提供更全面、更系统的信息整合服务时,自然会选择转向更具信息价值的平台。

二、媒介融合时代网络数字报发展策略

  在移动互联网深度渗透、传播格局加速重构的当下,纸质报纸的生存空间持续受到影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作为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载体,网络数字报不仅是纸质媒体延伸传播链条的重要阵地,更是应对媒介融合挑战的核心抓手。
  (一)重新定位网络数字报的时代价值
  一是从传播生态演变视角看,数字技术驱动下的媒介融合彻底解构了传统报业的“线性传播”模式,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已从单向接收转向多元交互、实时获取与场景适配。网络数字报通过突破物理空间与时间限制,将新闻生产与传播嵌入用户全时段、多终端的生活场景,构建起“即时触达、全域覆盖”的新型传播体系,弥补了纸质媒体在时效性与覆盖范围上的不足。
  二是从内容生产维度分析,网络数字报打破了传统纸质媒体的版面局限与容量限制,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内容的动态更新和精准推送,使新闻产品从标准化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更通过用户行为数据的深度挖掘,精准把握受众需求,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释放。此外,网络数字报凭借多媒体融合特性,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有机整合,构建沉浸式传播场景,显著增强了内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重塑了新闻叙事逻辑。
  三是在产业发展层面,网络数字报承载着传统报业商业模式重构的历史使命。通过构建“内容+服务+平台”的生态化运营体系,网络数字报能够有效整合区域资源,拓展广告营销、电子商务、政务服务等多元盈利渠道,推动传统报业从单一广告营收模式向复合型价值创造模式转型。这种转型不仅关乎媒介形态的更迭,更是传统报业在数字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重夺传播主导权的必由之路,彰显出网络数字报在媒介生态重构中的价值。
  (二)激活网络数字报生命力
  1.组建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人才方阵
  网络数字报的发展有其独特规律,这需要一支与之匹配的专业团队,具备全媒体思维的多面手。记者要能同时驾驭文字、镜头、数据等多种表达形式,遇到突发新闻时,既能快速写出500字短讯,也能拍摄一组现场照片,甚至录制一段30秒的视频解说;编辑则要跳出纸质内容线上搬家的思维,既要懂如何优化网页信息的呈现逻辑,也要掌握用户运营技巧。
  2.创新广告经营模式
  广告是网络数字报的重要收入来源,但传统的页面横幅广告早已难以满足需求,需要改变经营思路:针对年轻用户,可以制作15秒的动态广告,用快节奏剪辑和流行音乐吸引注意力;针对企业客户,推出新闻+广告的定制内容,比如为企业新品上市策划专题报道,将产品优势融入真实的使用场景;还可以搭建视频播放平台,与热门博主合作推出新闻解读系列短视频,让广告更自然地融入内容生态。关键是要让广告从干扰项变成增值项,让用户觉得看了不反感,甚至有收获。
  3.深挖信息资源的多重价值
  网络数字报经过多年运营,积累了海量的新闻素材,从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到民生热点的追踪记录,这些内容就像一座数字新闻档案馆,与其让它们沉睡在服务器里,不如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开发:可以将同类新闻按主题分类,做成政策解读库行业观察集,向研究机构、企业提供付费订阅服务;也可以选取具有时效性的旧闻,结合最新进展重新包装,推出《新闻回溯》专栏;甚至可以将整理好的数据图表提供给媒体同行,拓展B端合作渠道。通过激活沉睡资产,网络数字报能开辟出多元的收入来源。
  综上所述,从战略高度到本质认知,再到具体行动,网络数字报的发展没有标准答案,但有清晰的逻辑。它需要我们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架,用更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用更专注的态度做好内容,用更创新的模式探索盈利。唯有如此,才能让这份数字时代的报纸发挥其价值。(作者单位:人民代表报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6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3期

  • 第2025-07-12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