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践悟

谈谈把握好新闻写作角度的重要性

  

马占富

  新闻角度是新闻写作的灵魂和基石,它对写好新闻至关重要。作为新闻记者,如何把握新闻写作角度,提升新闻价值,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笔者将谈谈把握好新闻写作角度的重要性。

一、确定新闻的立意角度,写出触及灵魂的好新闻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新闻同质化、浅层化、表象化的现象较为严重。新闻立意角度好,报道就有新意;角度雷同,就会影响传播效果。
  新闻立意角度,就是新闻记者选择从哪个“切口”去观察、理解和呈现这个事件。在新闻报道中,主题被视为报道的灵魂,报道确定什么样的立意角度,即选择什么主题,主题直接关系到报道的灵魂和导向。好的新闻立意能迅速抓住事件中最具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或人情味的部分,给人以新的感觉、新的启示、新的教育、新的指导,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到“为什么这条新闻值得关注”。新闻立意作为新闻报道的角度,更鲜明、更能叩响读者的心弦。没有明确立意角度的新闻,容易成为流水账或造成信息堆砌,真正的新闻点就被淹没在细节中。新闻的立意和主题主要在新闻标题和新闻导语中体现。
  在报道中,笔者认为:1.新闻报道要紧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人们行动的依据和准则。多报道体现党的政策带给人们实实在在的红利,深刻改变人民的生活面貌;关注社会生活中人们所关切且影响社会生活较大的事件。这样的新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对人民群众有引导作用,读者会从中获取到实用信息。2.新闻要接近大众,具有接近性。接近性包括地域的接近性、年龄的接近性、性别的接近性、心理的接近性等等,哪个年龄段的读者最关心什么,男、女读者最关心什么等等,什么角度最能打动读者,新闻立意角度就要对准什么,只有这样的新闻,才能使受众产生共鸣,才具有可读性。比如,北京时间6月12日下午,印度航空一架从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飞往英国伦敦的客机起飞后不久,在机场附近坠毁,或已造成200余人遇难。这则新闻,对于印度读者来说,非常关注,但对于中国读者,虽然十分同情遇难者,但远不如印度读者对新闻的关注度高,这就是地域的接近性。3.在分析比较中选取新闻主题。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识别客观事物、选择报道角度的好方法。所谓比较,就是现在同过去比,正面同反面比等,多侧面、多角度去比较,一个感人的细节、一个强烈的对比,往往能成为绝佳角度。

二、确定新闻的选材角度,写出吸引读者的好新闻

  面对众多新闻素材,记者选择什么新闻题材,以及如何选择的题材角度才能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首先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从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笔者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政策上选取新闻角度。2020年12月22日《陕西日报》头版头条稿件《杨叔叔的脱贫日记》(获第3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反映了脱贫攻坚的主题。2003年2月25日《浙江日报》的《医药代表向“老百姓”下跪》(获第14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该文在揭露药价虚高方面具有典型性,影响很大,也是从政策上选取角度赢得了读者好评。2.从为群众释疑解惑上选取新闻角度。2023年8月以来,全国多省市推出了“一次挂号管三天”诊疗便民服务,该模式改善了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全国多家媒体予以报道,解决了群众就医疑虑。3.从报道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选取新闻角度。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报道,读者乐于接受。前几年新冠疫情肆虐,学生的学习与安全情况广受读者关注,因此,中小学生戴着口罩上课就成了热点新闻,多家媒体作过报道。这样的消息写出了群众关切,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读者乐于阅读。4.从重大主题、特殊事件上选取新闻角度。新华通讯社《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就是重大主题,也是特殊事件。5.从具有广泛共性的事情上选取新闻角度。广泛共性的话题,就是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群众一时议论最多的话题。选择这一角度,群众感兴趣,读者最想一睹为快。6.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选取新闻角度。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记者就要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新闻角度。2023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两名基层干部的“鸡毛信”》(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河北涞水县两名基层干部在暴雨灾害中徒步12小时传递“鸡毛信”报平安,以“信件”为线索,从突发事件切入,延伸至基层治理,体现了时代精神。7.从市场方面选取新闻角度。“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是最基本的民生,市场的变化,牵动万家心,也是读者最为关注的新闻。8.从舆论监督上选取新闻角度。2017年12月1日《中国消费者报》头版头条调查报道《这28项治疗我都没做过》(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用新闻事实说话,反映了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引起了国家医保局的关注。2018年9月,全国范围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9.从就事论理上选取新闻角度。就事论理,有争论,会产生不同观点,新闻从就事论理的角度进行写作,只要写得有理有据,定会收到良好效果。10.从文化意识上选取新闻角度。近几年各地兴起“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节”“旅游节”等,从文化意识上选取新闻角度具有广阔的天地,但角度不同,报道的效果也不同。2003年8月9日《科技日报》刊发的《这是宣扬一种什么文化?——走进“京西灵水第二届举人金榜文化节”》(获第14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稿件本身看似没有批评,但人物的言行之间充满荒唐,读来觉得可笑,读过之后,褒贬一目了然。

三、确定新闻的表现角度,写出独特有新意的好新闻

  新闻的表现角度是指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选择的切入点和叙事视角,它决定了报道的侧重点、呈现方式和最终传递给受众的核心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独家新闻越来越难,但独家视角成为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好几个侧面,每一个侧面都是一个“新闻眼”,记者就要从这几个“新闻眼”中,准确确定最有价值的一个来加以报道。从事情的新闻价值、受众兴趣、媒体定位、事件本质、社会意义、伦理考量等多方面因素考虑,选择最有力、最贴近、最能清晰表达新闻核心并吸引受众的“新闻眼”(即角度)展开报道,就能为读者提供有深刻见解、体现媒体深度的好报道。同时,记者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坚持“三贴近”,多一些“群众视角”“生活视角”“实际视角”。涉深水者得蛟龙,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火热的一线,“群众视角”“生活视角”“实际视角”才会宽阔,才能挖掘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新闻,从带“泥土味”的新闻素材上选择好角度,才能写出鲜活有生命力的新闻佳作。
  一篇好新闻,一个新颖、独特、贴近读者的角度,就如同“钩子”,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读者就会产生“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有什么新意?为什么从这个角度看?”的疑问,从而增强阅读欲。好新闻的魅力,能有效抵达读者心灵。若想新闻好看,吸引读者,就要选好切入点和叙事视角。报道视角独特,内容有新意,新闻的感染力就强,就会赢得读者欢迎和喜爱,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作者单位:山西日报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4期

  • 第2025-07-23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21期

  • 第2025-07-20期

  • 第2025-07-19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6期

  • 第2025-07-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