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公告

阳城农商银行:发扬“背包”精神 书写普惠金融新答卷

  本报晋城讯 清晨六点,阳城农商银行台头支行客户经理张经理的帆布包已装满移动设备与信贷表格。南香台村的养猪户正等着他上门办理“裕牧贷”,“山路不好走,早出发能多跑两户。”张经理拉紧背包带,踏着晨露走进乡间。
  在阳城,这样的“背包身影”遍布城乡。作为本土金融主力军,阳城农商银行将“背包精神”凝练成“腿勤、嘴甜、心细”六字诀,客户经理分片包联200余个自然村,让金融服务始终跟着群众需求走。
  田间地头就是“移动柜台”。南香台村种植户赵先生看着到账的15万元贷款,脸上笑开了花:“以前跑三四趟,现在郭经理来地里一站式搞定!”今年开春,“挎包先锋队”已办理涉农贷款376笔、2800余万元。针对山区特点,队员们创新“三时服务法”:春耕送“备耕贷”,秋收办“结算通”,农闲讲“防骗经”。河北镇谷子地里,竹筐当桌教转账;横河镇养蜂场,反诈山歌随蜂农传唱。
  特殊群体有“专属服务”。每月10日,阳城农商银行西河支行队员准时出现在敬老院,带着老花镜帮老人查养老金、代缴水电费,已为200余名高龄、残疾群众办理业务300余笔。对小微企业,他们“量体裁衣”:手工布鞋作坊有“订单贷”,农产品加工厂享“减费让利”,帮企业节省成本近15万元。“工作人员5趟上门调贷款期限,太懂我们难处了!”作坊主张先生说道。
  如今,背包里纸笔换成了平板、打印机,还多了应急药品和手电筒。工具在变,“走下去、沉下去”的姿态不变。这支穿梭山水间的队伍,正用脚步丈量金融温度,让“为民服务”的初心在阳城大地生根发芽。 (柳懿)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03期

  • 第2025-08-02期

  • 第2025-08-01期

  • 第2025-07-31期

  • 第2025-07-30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8期

  • 第2025-07-27期

  • 第2025-07-26期

  • 第2025-07-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