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大同云州区的广袤田野上,一片片翠绿的黄花田连绵起伏,饱满的花苞在阳光下格外亮眼。被誉为“忘忧草”的黄花,在大同有着6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致富花”。据了解,目前,大同黄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而这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浸润。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大同市分行的持续浇灌下,小小的“金针”实实在在地为乡亲们铺就了一条致富增收的振兴路。
全链条支持:精准滴灌产业各环节
黄花产业的振兴,离不开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资金保障。邮储银行大同市分行聚焦产业特性,量身定制差异化金融方案,确保资金精准流向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近日,记者走进大同云州区西坪镇下榆涧村的黄花田看到,种植户薛俊仙正忙着指挥工人采摘。她对记者说:“我现在对种植黄花有了一定的经验,这两年收成都很好。”记者了解到,她从2015年种几十亩黄花起步,靠着1天快速授信的小额贷款购买秧苗肥料,如今种植面积已达763亩。“春耕备耕时,‘小额信用贷’就是俺们种植户的‘定心丸’。今年我申请了100万元产业贷,还租了500亩地!”她笑着说。薛俊仙的扩张之路,正是全链条金融活水从田间到车间精准滴灌的缩影。
资金活水同样涌向黄花产业的加工环节。黄花菜供应商大同三利集团的崛起正是金融赋能企业壮大的典范。据了解,从企业初创时的流动资金贷款,到如今的“三农”产业贷,该集团一路都有邮储银行大同市分行的陪伴。“以前我们兄弟几个自己干,现在有了金融的支持,产业越做越大了。”该集团负责人旁乃军说。在金融助力下,三利集团建成四大厂区,产品远销海外,带动上千农户增收。
高效服务:让金融活水“快到田”
金融服务的高效落地,源于“懂农业、贴民心”的服务体系。邮储银行大同市分行组建专业团队,把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踩着泥土调研需求,推出利率优惠、优先放款等政策,让农民贷款省心又省力。
科技赋能让服务插上了翅膀。“手机上点一点,40万元贷款就到账了,这速度以前想都不敢想!”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村民张国宇兴奋地说。曾经苦于资金短缺不敢扩大种植规模的他,通过手机银行申请“极速贷”后,很快承包了300亩黄花地,圆了自己的“黄花梦”。依托金融科技,邮储银行打通线上申请、审批、放款全流程,推出最高60万元额度、当天放款的“极速贷”服务,让“数据多跑路,农户少跑腿”成为现实。
服务的温度还体现在贷后的持续关怀。邮储银行大同市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银行团队会定期回访种植户和企业,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并根据经营效益调整额度和利率。对薛俊仙这样的老客户,银行主动升级贷款产品;对三利集团等企业,全程跟踪加工销售进度,确保信贷资金精准助力产业升级。
产销赋能:让黄花卖得更好
邮储银行大同市分行对黄花产业的服务,远不止于资金支持。他们还主动延伸服务链条,当起产销对接的“桥梁”,让“小金针”走出田间、走进千家万户。
该行工作人员深入乡镇举办对接会,和村委会相关人员一起分析市场堵点,依托资源优势对接农贸市场、生鲜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联合大同市邮政分公司发挥寄递网络优势,从电商销售到物流配送全程帮扶,让黄花从地头直达餐桌。2020年以来,该行通过消费扶贫累计购买、带动销售黄花及衍生品30余万元,用实际行动打通产销闭环。
“以前愁种出来卖不掉,现在银行帮找销路,价格还稳!”薛俊仙的话道出了众多农户的心声。在金融支持与产销帮扶的双轮驱动下,大同黄花不仅产量提升,销售收入更是稳步增长,产业发展的红利实实在在装进了农民口袋。
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大同市分行已累计向黄花相关产业投放贷款超2.5亿元,惠及800多户种植户、120余家商户企业,覆盖种植面积2万余亩。从田间的翠绿黄花到车间的烘干金针,从农户的笑脸到企业的订单,这株“忘忧草”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正绽放出共同富裕的振兴之花。
本报记者刘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