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千万工程看山西摄影特刊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晋”展乡村全面振兴新貌】长治篇(之五)潞城区西流南村

  • 落日余晖下的西流南村美景。

  • 集体分红现场。

  • 游客驻足欣赏《醉美西流南》摄影作品。

  • 热闹非凡的庙会现场。

  • 村美人和的小广场。

  • 大葱喜获丰收。

  • 村庄入口景色。

  •   素有“上党小江南”之称的长治市潞城区西流南村,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特色发展之路,书写出一份鲜活的乡村振兴答卷。
      生态筑基,在守护中开辟发展新路。西流南村位于潞城区东部,地处辛安泉域腹地,属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该村以生态保护为根基,将环境治理与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投入10万余元对柏脑山居民区及文昌阁周边区域进行改造提升,增设分类垃圾桶、整治空中“飞线”,村庄整体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实施进村路提质改造工程,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让乡村风景更美、生态更优。
      产业赋能,多元融合激活发展动能。西流南村立足自身资源,构建多层次、多元化产业体系。投资30万余元建设辣椒酱生产项目,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在青葱乐园种植特色果树、油葵与大葱,既美化乡村景观,又开辟增收新渠道;发展庭院经济,让院落变身“小果园”“小菜园”,兼具生态与经济价值,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合作经营毓芳园,采用“农户+公司”模式发展彩灯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青葱乐园打造传统射箭、推石磨等场景小品,将民俗风情融入文旅产业,丰富研学游学项目,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民生为本,细微之处彰显发展温度。西流南村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细微处着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投资28万余元新建标准化卫生所,显著改善村民就医条件;落实水源地保护搬迁补偿政策,有序推进21户搬迁安置工作,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这些民生工程的实施,不仅让村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版文图由本报记者冯毅松 通讯员王鹏采写、拍摄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06期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8-04期

    • 第2025-08-03期

    • 第2025-08-02期

    • 第2025-08-01期

    • 第2025-07-31期

    • 第2025-07-30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