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 刊

发挥交通帮扶优势 助推石楼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系列宣传之石楼县“小县大交通”建设纪实

  • 飞舞在吕梁山上的石楼县“四好农村路”鸟瞰

  • 石楼县西外环路一瞥

  • 紧张建设中的石楼境内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 紧张建设中的石楼境内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 紧张建设中的石楼境内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 紧张建设中的石楼境内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 蓝图落地,石楼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即将结束

  • 汾石高速公路石楼段施工现场

  • 后凹山梁大桥

  • 卫家崖大桥

  • 东山特长隧道进口

  •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石楼段辛关大桥

  • 庄上大桥+交口枢纽

  • 安全至上

  • 抢抓工期

  • 打造精品

  •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石楼段滩村建设全景,耸立的桥桩为正在建设中的滩村2号大桥

  •   编者按: 乡村振兴,国之大事;精准帮扶,人人有责。
      脱贫攻坚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省厅对口帮扶石楼县罗村镇已经两年有余。两年多来,省厅帮扶工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筑牢战斗堡垒、巩固脱贫成果,建设美丽乡村、办好实事好事等方面入手,认真履行帮扶责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阶段性成效。
      乡村振兴是全方位、全领域的全面的振兴,交通帮扶也绝不仅仅是资金、项目、政策的帮助扶持。利用自身独特优势和资源,多管齐下,精准“滴灌”,是交通运输行业每个单位每个部门应有的担当与情怀。作为全省交通运输新闻宣传的职能部门,做好交通帮扶宣传工作,做好帮扶对象的宣传工作,同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石楼县地处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地理地貌独特,文旅资源丰富,虽说不是一片富庶的土地,但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帮扶单位合力攻坚,正在创造一个个石楼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从今天起,我们与省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共同对石楼县交通建设、文旅发展、驻村帮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雄浑壮阔的大美石楼进行宣传报道,向社会各界展示好石楼,推介好石楼,宣传好石楼,为石楼县的乡村振兴和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敬请关注。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从手提肩挑的人力交通到牛马代步的畜力交通,从汽车、火车的动力交通到海陆空并进的立体交通……交通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命脉、民生要义,维系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支撑着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首先要强起来。进一步明确了交通“先行官”的战略定位,交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石楼,受群山围困的地理条件限制,长期为山所阻,为路所困。多年来,“高速公路,国家致富;乡村公路,农民致富”,是石楼人民对发展与民生最朴素的认识,是百姓心底的殷切渴盼,也是历届县委、县政府最坚定的行动。
      石楼县委书记王廷洪刚到任就明确提出:“立足石楼实际,我们要抓大建设,重点是‘构建一张网’,以汾石高速、外环公路、沿黄公路为重点,构建贯通全域的交通网,以大建设拉动大投资。”除此之外,县长张鹏耀每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交通网路建设,这是石楼扭转区位劣势的迫切需要,也是石楼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更是石楼县委、县政府提质蜕变谋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的现实需要。
      多年来,石楼围绕大局,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重点有序地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一批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获得感、幸福感。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末,石楼县公路总里程达939.428公里,比“十二五”末新增112.43公里;公路密度由“十二五”末的45.74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长到51.9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实现行政村通硬化路率达100%、通客车率达100%,县城交通微循环基本打通。条条农村公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却是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条条农村公路就像一个个梦想,延伸在石楼的土地上,也延伸进石楼人民的心中。
      交通关系千家万户,联通生产生活。伴随百姓的“出行半径”越来越长,群众的出行需求也从“有没有”转向“优不优”,这为交通出行在舒适、高效、便捷等维度上树立了新的标杆。因此,石楼县结合省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要求和交通发展趋势,编制完成该县“十四五”交通规划。规划对全县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统一布局和科学规划。按照要求,石楼县今后一个时期交通发展思路是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以“三纵三横一循环”为主框架的交通网络格局,为“五新石楼”建设当好先行、提供强力支撑。
      聚焦人民满意交通,着力实现从“人便其行”到“人享其行”的跃升。2021年6月,汾阳至石楼高速公路正式开工。预计2024年12月底,全长82.36公里的高速公路将结束石楼不通高速的历史,按照测算,建成通车后,石楼到太原的通行时间将缩短两个小时。届时,有了通畅的高速支撑,就能有效降低地区间的运输和时间成本,优化产业布局,激发市场活力,加速要素流动,让地区间实现时间上的“同步化”和空间上的“一体化”。
      如果说对外互联互通是推动石楼进入加快发展的快车道,那么,畅通县域“内循环”就是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发展惠民的硬任务。石楼县城国道340、省道248穿城而过,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大货车滚滚而过。为此,石楼县委、县政府决心规划建设总投资9.4亿、总里程24.7公里的外环路。项目建成通车后,重型货车穿城而过等突出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这不仅是对县域路网结构的一次优化提升,更是补齐补强石楼县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的实事工程之一。
      现如今,放眼石楼大地,一大批事关外联内畅、立体互通格局的交通重点项目正在快速推进:汾石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东山隧道目前主洞进尺已累计完成7339米,完成主洞任务的47.4%,斜井已完成1419米,完成斜井任务的100%,斜井进入正洞后将承担左洞2340米、右洞1800米的施工任务。截至目前已承担正洞任务左洞400米,右洞100米。届时已开展的四个工作面,将充分发挥辅助导坑作用,实现隧道“长隧短打”,有效缩短工期,为完成施工任务创造有利条件;“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石楼段27座大中桥梁已全部架通,路基工程完成100%,水泥隐定碎石层已铺设20.5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已铺设12公里,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昔日的“深山孤城”正以“修建一条道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贯穿道路建设全过程,创新实施“公路+”模式,积极推进交通与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真正实现“路通是福,路通即富”。
      围绕大势,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让交通全面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时代变化。早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开建之际,该县就提前谋划布局,统筹文旅与公路融合发展,将公路沿线的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区连珠成串,规划了黄河奇湾旅游度假区,涉及4个乡镇14个行政村,规划面积190平方公里,总投资约42亿元,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打造“1心1带4区18景”的沿黄旅游结构,主动融入山西“三大旅游板块”,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未来,公路、旅游、产业发展等必将实现有机结合,为老百姓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

    (赵良琼)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06期

    • 第2023-06-29期

    • 第2023-06-22期

    • 第2023-06-15期

    • 第2023-06-08期

    • 第2023-06-01期

    • 第2023-05-25期

    • 第2023-05-18期

    • 第2023-05-11期

    • 第2023-05-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