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一体化,让致富更有保障
数字中心展示特色农产品
智能温室大棚实现农作物生产全过程自动化
博洋9号甜瓜
浓香莓果
麒麟西瓜
莓花娇艳欲滴
蔬菜可口、瓜果飘香,享了口福,鼓了钱袋,百姓心里乐开了花
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发挥实时数据监测,让农业生产更智能化
规范标准、功能齐备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果蔬大棚内蔬菜、瓜果长势喜人,生机勃勃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二期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
一排排大棚排列有序,引领设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
为石楼扭转区位劣势、助力区域发展,省厅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石楼以来,把农业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帮助罗村镇出台“两廊一带、三大产业”“十四五”规划,立足罗村镇农业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考察设施蔬菜种植、对接优势产业项目、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引进山西老农集团、签约“百果园”,始终致力于促进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尤其是通过搭建先进果蔬基地和园区,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了全县产业布局调整和农业高质高效。
沙窑村设施农业基地位于罗村镇沙窑村,由秉承“种好一棵作物、兴旺一群产业、幸福一方百姓、绿色一片天地”理念的山西老农集团公司实施建设与运营。新式经营模式的引进,激发出农户高涨的种植热情,拓宽了他们的农业发展思路,进而辐射带动全县300余座废弃温室大棚恢复生产,打破了石楼县设施农业长期以来的发展瓶颈,全面提升了石楼县农业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农业大数据作为大数据的重要分支,是大数据理论、技术、方法在农业领域中的专业化实践和应用。石楼县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将科技和信息融入农业产业化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等核心环节,通过搭建“县-镇-村-园区”三农大数据立体汇集体系,打造包含智慧物联生产管控、生产种植指导、农产品质量溯源、订单管理等功能的数字农业大数据分析平台,逐步实现农业环境与资源大数据化、农业生产大数据化和农业管理大数据化。
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包括水肥一体化系统、智慧监测控制系统、区块链溯源体系建设、县—镇—村域大数据平台建设四个部分。水肥一体化系统基于物联网感知、控制技术和作物生长需水需肥规律,通过手机、电脑远程人工控制智能化、精准化灌溉及施肥,实现节水节肥,充分提高水肥利用率,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品质。智慧监测控制系统通过传感网络实时采集监测作物各个生长阶段,进行土壤、环境等种植全量数据采集,实现种植模型构建,实现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和绿色高效,提升作物产量及品质,降低田间人力投入成本,提升科学种植准确性、科学性。区块链溯源体系建设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全流程进行追溯,构建“源头可追溯、流程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提高品牌溢价能力和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县—镇—村域大数据平台建设就是通过产业一张图,实现种植基地及县域农特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数字化、精准化决策和管理。对石楼县范围内的万亩种植基地基于GIS技术进行二维地图总览展示。同时分别对种植示范基地的智慧生产、运营和管理过程及水平进行可视化形式生动、全面展示。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实现了“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基地在运营过程中,吸引附近村民参与就业,企业技术专家从产前到产后的各个环节,对村民面对面、手把手进行培训,培养“专、精、特、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示范带动广大罗村百姓增收乐业。同时,企业营销团队将采购商带入基地,在与各采购商的流通对接中,村民开阔了思路,掌握了订单农业生产的流通注意事项,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真正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龙头企业公司化运营,村民土地流转可获取土地租金稳定收益,足不出村就地就业就可享受劳务付出的工资性回报,女工每人每月平均最低工资3000元,男工每人每月平均最低工资5000元,不仅如此,还掌握了“特、优”新品种的先进种植技术与经营理念,为未来带动全镇果蔬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版资料由省厅驻村帮扶工作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