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小时候过年,那是必须把农活全部干完,才好腾出手,放下心,舒舒坦坦过个年,至少不用那么辛苦了。
院子堆了好大一堆从猪圈除出的粪,父亲说都要送到麦地去。农谚有:“小寒接大寒,麦苗要冬苫”。父亲说,天冷无雪麦怕冻,苫层土肥全当被。小麦过冬,遇上干冷的天气,麦苗会遭受冻害。农事上常用大粪、圈粪遮盖,称为冬苫。冬苫可以保温防寒,增加肥力,减少农田水分蒸发,保持地墒,还可防止畜禽伤害麦苗,还真是一举多得呢,难怪父亲老让我们往麦地上肥。
顶着凛冽的寒风,我们全家总动员,父亲抡起三齿耙,把粪块刨下来,再一下又一下打碎。大哥、三姐和我是往麦地拉粪的主力军。这时的拉拉车派上大用场,每一次都装得很满,期望尽快把那山一样的粪堆全都送到地里去,好早些迎接新年的到来。大哥驾辕,我们分别在车后用力推,在车前拽绳使劲拉。驶出村巷就是平路,车轮飞转,拉拉车跑得很快。一到村头那个又长又陡的大坡跟前,借着惯性,车子只冲上坡路一小段,我们立即使劲推它,不然就会后退。车重坡陡,只能一步步向上攀爬。大哥两手握着辕杆,拉带勒在肩头,粪车沿坡路曲折慢行,车轮在坡道上留下很长“之”字形的印痕。那扭曲的车辙上洒下了我们被尘土吸收形成的点点汗滴。
终于赶在过年前几天,清空了院子,麦苗也盖上了厚厚的被子,人和地都可以消消停停过年了。
我们几个忙着往地里送粪的时候。母亲和大姐、二姐在家里更忙,她们的首要任务是打扫卫生,就是扫窑。
也许那个时候人们太过贫穷了,对腊月扫尘,寄予驱除“穷运”“晦气”的意义。腊月二十四成为农人约定俗成的“扫尘日”。人们把扫除灰尘又称扫年。流传歌谣说:二十三,打发灶爷上了天;二十四,扫屋子;二十五,蒸馍馍;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摆祭器;二十八,煮麻花;二十九,洗脚手;三十贴对放炮吃饺子。这一连串的日程安排,体现了时间的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繁忙。
有钱没钱,干干净净过个年,扫窑这件事应该是过年前要做好的头等大事了。母亲头上顶着一块旧围裙,浑身布满尘土,灰头土脸。正挥舞着一根绑着扫帚的长木杆,在窑顶上划拉,弄得满屋尘土飞扬。她咳嗽着给我们布置任务:把桌子、椅子、箱子、缸子……通通都挪到院外去,那架式仿佛清扫的不仅仅是灰尘,还有贫穷和一切不如意的东西。似乎通过这一场大扫除,明年就能够改天换地,日子富裕,幸福美满了。
民间有“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的说法,母亲在这次意义非凡的卫生大扫除之前,就絮絮叨叨地做过多次战前总动员。她从遥远的传说开讲,为了显得郑重其事,证据确凿,还特别声明是从外婆那儿继承过来的。这无疑就增加了一些权威性和可信度。开篇语总是:你外婆说的,老早以前……母亲这一番絮叨,年年都讲,也年年都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可家里的粮囤和面缸,虽没有特意打扫,居然也总是干干净净的。
父亲抽着旱烟袋,低着头,在团团升腾的烟雾中,谋划着过年的事儿。粮食先借点,再买些,麦子、玉米、红薯片,粗粮多,细粮少,一样样弄回家,算计着,将就过了年,再说度春荒。
一句“有穷年没穷节”说完,父亲的年货就开始置备了。父亲领着我,肩上挑着平时挑玉米、红薯,也挑土,挑粪的担子,挂着两只空筐子。我们在寒风中行走,去往几里外南村供销社。那是个很大的院子,一孔窑洞很宽大,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一卷一卷的各色布匹在靠墙的货架上摆着,柜台里是杂七杂八的日常用品,有剪刀、顶针,钢笔、本子,还有点心、糖块等吃食。过年放的鞭炮、二踢脚在最显眼的地方,一摞摞玫红纸也在那儿摆着。屋子地面堆有扫帚、麻绳、铁丝,还有镢头、铁锨、镰刀、斧头等。院子露天放的大多是不怕风吹雨淋的瓷瓦器皿和铁锅。散放着的碗、盘、盆、砂锅,大张口的和面盆,细收口的瓦罐,粗糙厚实的水瓮。有乌黑的铁锅,有蒸馍的直筒大锅,做饭的畅口小锅,还有安了木把手的炒菜锅……
父亲背着手,在院子里巡看了一圈,在窑里转了又转,手在口袋里又摸索了一会儿,仍然没出手买东西。在我的心里,家里那个铁锅漏水,烧饭时常用面在外面糊一下,将就把一锅饭做熟,锅应该买一口。还有那个和面盆裂了两条大口子,父亲用铁丝缠了两道。上次我帮母亲和面,挪动了一下,那口子又裂开了。父亲又加固了一道铁丝。哎,要买的东西太多了。
我跟着父亲转了许久。终于,父亲似乎盘算好了,买回了我们家的年货:玫红纸一张,写几副对联。小鞭炮300个一挂,二踢脚两响三个,放炮图个吉利,主席像一张,这个是必须的,粗瓷碗十只,我家10口人,新年换新饭碗,本来也缺少。还有母亲要缝衣服,做针线活用的顶针四个。要做那么多衣服,这东西真的很重要。吃的东西只有一把海带,还有一个砂制的火锅,每年全家人围在一起,那里面装的还是平时吃的萝卜、白菜、粉条,外加海带丝,上面摆一层豆腐和不多的猪肉片,猪肉村里有人杀猪,家里会割为数不多的几斤。
年货就算置办了。哦,父亲竟然忘了,母亲再三交代,灶君像必须买。这里没有,离供销社不远一户人家有卖的。父亲请了一张,灰色的纸上面,由木板套色刻印的。两个人物,一男一女,男的两撇长胡子,女的笑意盈盈,都是慈眉善目的样子。正中上方写有“一家之主”,两边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只是好事有谁知,光景总难过。
不知谁家这么早就起了几声炮响,也许是小孩子忍不住先放了几个吧。
似乎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着过年了……
(作者单位:平陆县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