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以奋进姿态争当运城现代化建设开路先锋

运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薛玉马

  • 黄河一号公路平陆段

  •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对抓落实的重大意义、方法路径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抓落实”的明确要求,运城市交通运输局迅速传达贯彻中央及省、市部署要求,召开了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对全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全系统党员干部坚持靠前发力、精准发力、协同发力“三侧”发力,“七势”出击,迅速形成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谋势规划路网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交通运输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运城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市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视角,最新提出“十五五”末公路里程达到2万公里目标要求。运城市交通运输部门聚焦全市“一区两城三强市三高地”发展定位,围绕“一核三翼七支点”空间布局,大力推进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为脉络、农村公路为基础、旅游公路为特色的公路网络体系建设。重点结合农村公路覆盖范围广、服务人口多、发展带动强等特点,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优化布局、完善结构,迅速组织力量开展农村公路专项规划编制,对新建道路、连接旅游景区和工业园区道路、农村机耕道路等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拓展延伸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田间地头倾斜,适时调整纳入全省农村公路路网规划,不断提升路网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力争在2030年全市公路里程突破2万公里。

    强势建设旅游路

      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是省委、省政府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三水一山”旅游公路网是支撑运城“五条绿色走廊”建设,聚力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工程,2024年决战决胜旅游公路建设收官战更是省、市下达的政治任务。市交通运输部门把此项工作作为全年工作重中之重,加强部门协作,密切上下联动,全面吹响了建设“三水一山”旅游公路网冲锋号。
      敲定盘子。自加压力,明确提前一年建成总长2511公里一纵四横、相互贯通、路景相融、间隔有致的“三水一山”全域旅游公路网,实现与全省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同步贯通,内外双循环。目前,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已建成1343公里,剩余355公里;汾河旅游公路已建成79公里,剩余36公里;涑水河旅游公里已建成55公里,剩余154公里;中条山旅游公路已建成171公里,剩余318公里。
      压茬推进。实现全年既定目标,任务量很重,市交通运输部门明确提出了2月底前完成前期手续,3月底前全面开工,二季度完成年度任务50%以上,10月底前全面建成的进度计划,综合运用协调、通报、约谈、督办等方式加快建设步伐,全市旅游公路开复工率达90%,各县(市、区)已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
      合力攻坚。旅游公路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五大系统”同步推进,市里建立了交通牵头,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行政审批、水利、文物等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按照“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原则推进主体工程建设,同步加快智慧公路、5G网络、充电桩、景观绿化等工作的推进速度,举全市之力,全力打造“三水一山”旅游公路网全省样板。
      运城市作为山西对外开放的南大门,区位特殊、交通便利,通往陕西、河南两省的高速和国省道出省口共计11个。随着对外开放步伐越来越大,扩展开放空间,扩大开放通道需求越来越急迫,市交通运输部门坚持长远与当下相结合,对外增出口,向内扩路网双向发力,优化储备项目、做实前期项目、加快在建项目,不断夯实该市区位优势。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向上对接政策支持,协调将全市普通国省道过境改线项目纳入“十五五”车购税和省级财政预算资金范围,争取更多支持。主动向外推介,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永济至芮城太安高速公路等拟建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努力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统筹协调国道522芮城至风陵渡段文物选线问题,国道241绛县过境改线段、国道241垣曲段等项目的用地指标,着力破解制约项目建设的土地问题。推进过境改线。用好用足国家、省关于特许经营项目新机制和普通国省道过境改线的新政策,推动国道108新绛至河津段、国道342闻喜至临猗段改扩建工程先行先试,争取年底前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拓展对外出口。积极配合省厅加快荷宝高速临猗黄河大桥建设,力争年底完工。围绕晋潼高速、风陵渡黄河大桥、国道209王官黄河大桥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配合力度,深入研究国道342晋陕黄河大桥40年特许经营期项目可行性,加快推动重点出省口项目落地实施,努力将全市高速和国省道出口拓展至17个。

    乘势建强农村路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四好农村路”作出重要批示的十周年,十年来运城市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走在全省前列,荣获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和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称号。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6453公里,2142个建制村实现通路通车通邮全覆盖,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147个乡镇(办事处)实现通三级路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市交通运输部门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把“新三通”,即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制村通等级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作为“四好农村路”提升改造重点内容,充分发挥部门联动机制,加强统筹调度,全力推进全年1081公里农村公路提升改造,争取3月底全面开工建设,10月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扬势打造智慧交通

      2020年,运城市在全省率先建成运营智慧交通平台,行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实地调研作出重要指示,今年市经济工作会议更是鲜明提出要开展数字赋能加速推进行动,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市交通运输部门聚力为全省数字交通发展推出“运城方案”的目标定位,通过学习先进经验、实地开展调研、研究确定方案等措施,在2023年底实现了智慧交通二期的顺利开工。今年将围绕“一整合、四提升、七新建”加快推进智慧交通二期项目建设,计划投资2500万元,力争12月底前在全省率先建成质量高、覆盖广、体系全的市级综合交通运输信息中心,基本实现交通管理精细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应急指挥一体化、交通决策科学化、出行服务人性化、交旅融合特色化。

    借势开通“直通车”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立足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知名旅游强市发展大局,不断深化交旅融合发展,先后开通了10条“城景通”旅游线路,全市A级以上景区通车率达100%。年初,该市凭着千与千寻同款“水上列车”火爆出圈,市交通运输部门迅速紧跟“流量密码”,借势发力,加强同文旅等部门的沟通对接,围绕线路规划、站点设置、开行班次、车辆标识、设施配备、运行票价等方面,多次实地勘察、讨论研究、汇智聚力,快速确定了工作方案,在2月1日成功开通中条山文旅直通车,串联了中条山沿线13个景区,开辟了全域旅游的黄金通道,实现了游客观盐湖、拜关公、登鹳雀楼等无缝直达,打通了“运城—永济”旅游“最后一公里”。春节前后,市交通运输部门先后四次邀请人大、政协、文旅、日报社等部门人员以及群众实车乘坐,提出工作意见,协调解决不足,查缺补漏,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车辆内饰配置,提高驾驶员综合素质,优化运力班次,开通网上预约订票渠道等,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让游客出行更便捷、舒适。

    蓄势建设“示范带”

      建设“五条绿色走廊”是市委、市政府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运城实践,是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部署的战略之举,市交通运输部门牢记重托,统筹协调沿涑水河田园风光示范带建设,通过上下共同努力,示范带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控污、清淤、添绿、畅通、增产”等方面表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锚定“十字”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水量水质提升、河堤生态功能治理、旅游公路提升、旅游康养融合建设、和美乡村建设、农业增产、产业拓展”八大行动,今年谋划项目48个,总投资52.7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6亿元,项目已开工31个,完成投资1.046亿元。
      开局即冲刺、起步即加速,全系统党员干部不负春光拉满弦,全力以赴拼经济,交通强市建设呈现“热辣滚烫”开局势头,将继续发扬谦虚谨慎,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强化项目建设第一支撑,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争当运城现代化建设开路先锋。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14期

    • 第2024-03-07期

    • 第2024-02-29期

    • 第2024-02-22期

    • 第2024-02-08期

    • 第2024-02-01期

    • 第2024-01-25期

    • 第2024-01-18期

    • 第2024-01-11期

    • 第2024-01-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