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好风光,一起向太行。第十二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期间,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武乡大地一身红装,笔者沿着“打卡红色武乡”旅游线路,尽情感受红色文化魅力同时,也深入领略了“四好农村路”的舒适体验。观赏罢“太行沃土”农耕综合体验园,又瞻仰关家垴抗战遗址,再到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缅怀革命先辈,一路驱车百余里,多次转道乡间“四好农村路”。时而翻山越岭,时而穿村过镇,沿途花香鸟鸣,绿树婀娜,脚下平坦舒适略带泥土味的道路也成了别样的景致,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说起“四好农村路”,居住在“三晋微商第一村”——上司乡岭头村的“网红”郭晋平打开了话匣子,“路好了,乡村旅游也红火起来了,给村里带来了人气,生意也好做了。我们村有80多家微店,小米、小杂粮、核桃、大黄梨等网上订单,可以做到当天下单、当天发货,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四好路就是好,老百姓人人都说好。”
俗话说,众口难调,而“四好农村路”却人人都说好,山西路桥一公司作为武乡县“四好农村路”PPP项目的社会资本方和建设单位是怎么做到的呢?
坚持技术创新夯实“四好农村路”建设根基
“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是总目标、总要求,首先要在‘建’上下足功夫。”在项目公司相关负责人看来,建好是基础,是根本,这也成了所有参与农村公路建设者的共识。
太行山区沟壑纵横,地质条件复杂,再加之等级偏低、投入不足,农村公路拓宽路面的不均匀沉降便成了普遍问题,也是农村公路陷入修了坏、坏了修不良循环的症结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项目公司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合作,承担了山西省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的研究课题。技术人员以武乡县“四好农村路”项目为依托,把公路当作课题研究的“试验田”、技术创新的“责任田”,试验、检测,再试验、再检测,一次次反复、一次次验证,来自于土石之间的一串串技术数据,最终凝结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科研成果——《四好农村公路路基路面整体设计与技术标准研究》。在“四好农村路”PPP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公司应用了该课题的多项科研成果,不仅有效控制了拓宽路面的不均匀沉降问题,而且也为我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标准。
山区农村公路依村傍田,雨季极易出现洪水浸泡路面、侵蚀路基现象,因此,公路排水系统就显得至关重要。为寻求技术上的突破,项目公司率先在农村公路的路沿石、排水沟施工中采用滑模工艺,达到了强度高、线形顺适、美观大方、整体稳定性好的预期,既有效改善了公路排水功能,也极大地提高了“四好农村路”的品质。
在武乡县“四好农村路”PPP项目建设期间,项目公司先后取得实用新型专利三项。“四好农村路”由于科技赋能,实现了公路低等级、技术高“配置”,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公路的创新含量、科技含量。
依靠信息技术建立公路管理新模式
武乡县“四好农村路”PPP项目包含120条农村路、1条太行一号旅游公路、14座乡镇汽车客运站,道路总里程547.8公里。项目散乱地分布在武乡全境,东西跨度长达150多公里,涉及全县12个乡镇260多个行政村。
这么多的公路,这么长的路程,怎样才能“管好”呢?
项目公司从实际出发,首先是为“四好农村路”建立“电子身份”,将每条公路的线路名称、公路里程、建设类型、技术指标、投资金额、设计图纸、优化事项、水文地质、人口密度、承载负荷、人文环境等制作成一套独特的电子档案,使每条道路的身份信息准确完备,可以随时查阅、立体呈现,这让每一条农村公路变得鲜活灵动起来。公路电子身份的建立,只是项目公司依靠科学技术管理农村公路的第一步。
要管好这么多路,单用传统的四个轮子两条腿显然是不行的。项目公司立足自身专业化优势,构建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从“四好农村路”到客运站、再到旅游公路,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为“四好农村路”项目装上了可以一目了然的“千里眼”,使之具备了动态感知的影像功能。公路实时影像、动态感知,彻底破解了山岭险阻、风雨阻隔的管理难题,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把散乱的公路聚集在屏幕上,把遥远的公路拉近到眼跟前,道路的养护运营实况也可以看得真切、全面。
“一路一档案、一路一身份”的建立,实时影像传输技术在农村公路上的应用,使武乡县“四好农村路”管理切换到“电子身份+实时影像”的模式,翻开了贫困山区公路管理的崭新一页。
运用智慧平台提升公路养护运营水平
“一条好路,三分建设,七分养护。”为做好公路养护文章,项目公司购置洒水车、扫路机、灌缝机、铣刨机等养护设备,提升了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化水平。公司坚持防治结合、管养并重的原则,借助道路视频监控信息平台,对线路养护运营实行态势监测、全程监管、实时巡查,做到安全防控全过程、全方位覆盖,提早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在雨季汛期,重点监测道路积水、山体脱落、树木倒伏等情况,再根据监测结果,发布清除指令,及时清除障碍,确保道路畅通。
为运营好“四好农村路”PPP项目,公司坚持从大局着眼,细节入手。乡镇汽车客运站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方便客运车辆补充能源;旅游公路隧道内LED节能灯、隧道口节能灯,为过往车辆照亮前行的路。与此同时,项目公司还积极推动公路交通与客运公司、货运物流、邮政部门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便于科学规划运输线路,精准配置运力,为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山西路桥一公司在地处太行山区的武乡县实践表明,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必须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的理念。如今,在革命老区武乡的大地上,科学技术撑起了山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蓝天,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农村公路在希望的田野上越走越通畅、越走越宽广。
(史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