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舞动,山河多娇。跨越两千年,纵横四万里,长城见证历史沧桑、时代巨变,守卫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和平发展,保护中华文明传承不息、世代赓续。万里长城十三关,山西独占五席。作为长城文化的核心区和集大成之地,山西的长城时间跨度长、地域分布广、资源规模大,与黄河、太行山有机结合形成完美景观。
2024年10月18日,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历时7年建设,累计投资近1000亿元,全国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全域旅游公路网——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正式全线贯通。其中,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忻州段起点位于偏关县老牛湾,途经神池县,在宁武县高崖上村进入朔州境内,经朔州段进入忻州市繁峙县长咀村,终点与繁峙县平型关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相接。这条路将偏关老牛湾、神池野猪口长城、繁峙平型关景区等旅游资源串“珠”成“链”。
长城脚下旅游热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作为我省开展交通强国试点、做强做优文旅产业、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项目建设有力促进了农村交通与沿线康养民宿、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等关联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近年来,忻州各地加速长城旅游资源开发,为乡村经济发展添动力。偏关县被誉为“长城古堡第一县”,因黄河与长城两大中华文明的象征在此交汇同行32公里,而形成天下独绝的景观。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偏关段,漫山遍野的长城于山峦间绵延起伏,沿途完善的停车场、观景台、休闲驿站等各类设施点缀其间,为旅途增添了无数惊喜。旅游公路的开通不仅串联起了当地老牛湾、丫角山、内外长城交汇点、老营城等70多个景点,而且盘活了沿线的传统村落,帮助村民发展起长城生态民俗旅游、长城特色民宿、写生摄影基地等产业。对于当地百姓来说,长城不再仅仅是历史投射在大家心中的图腾,更是一道承载着当下与未来的桥梁。
路畅业兴幸福长
一路通,百业兴。神池县烈堡乡长城寨村,有一段保存较为完整的明长城——野猪口长城,近年来,该村锚定农文旅新业态,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乡村旅游度假综合体为载体,建设了一批极具长城文化特色的民宿驿站,围绕“农、食、文、旅、康养”等要素,打造集住宿、特色餐饮与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文旅康养村,让游客回归自然,享受休闲度假乐趣。该村气候高寒冷凉,加上当地工业污染相对较少,区域内的胡麻、莜麦、红芸豆等杂粮品质优良,牛羊肉肉质鲜嫩。依靠帮扶政策以及旅游公路的加持,农产品走出大山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销量显著增加,村民收入不断提高。
路,是出行的希望,更是发展的助力。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搭起了沿线村庄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连接起广阔乡村里千家万户的新生活。一批批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市场,让群众望见了风景、收获了产业、看到了奔头,一幅欣欣向荣的和美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山河万里振兴路,宏伟蓝图变通途。“颜值”和“气质”兼具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在忻州大地的山峦间蜿蜒盘旋,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延伸向“诗和远方”,孕育出全新的机遇与希望。
(王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