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佳报道)今年以来,省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抓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汛期暑期安全风险防范,省厅在全省部署开展汛期暑期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通过创新机制、多维联动、综合施策,全面织密安全防护网,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截至目前,已完成1.8万家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排查隐患4万余项,坚持闭环整改、动态清零,为保障汛期暑期交通运输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工作机制
压紧压实安全责任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统筹部署行动。紧密结合我省汛期暑期交通运输特点,制定《2025年汛期暑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以厅长为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统一行动的“四个统一”工作机制。召开全系统动员部署会,聚焦公路运营、水上交通、道路运输、城市客运、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严格落实风险路段和涉灾隐患点“一张清单”管理,严把预报预警、线下巡查、交通管控、力量预置、告警阻拦“五个关口”,确保责任层层压实。二是专班调度推进,聚力攻坚难题。建立专项行动工作专班,由厅安监处牵头,相关处室和单位协同参与,实行定期调度、警示约谈、挂牌督办、带班值班等机制。累计召开4次专班会议,针对排查整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研讨,形成对策共识。通过全过程跟踪整改进度,确保隐患治理形成闭环管理,实现“动态清零”。三是包保督导约谈,压实属地责任。实行省级包保责任制,成立12个隐患排查整治包保组,由厅领导带队对11个地市开展全覆盖巡查指导,累计检查17个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69家企业,发现问题隐患98项,挂牌督办重点企业3家。对工作滞后的市级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一对一”约谈,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多维联动排查
精准治理风险隐患
一是交叉帮扶检查,确保真查实改。按照企业自查、市县排查、市级抽查、省厅巡查“四查”机制,在省级巡查基础上,增设11个市级交叉帮扶组,采取“异地用兵”方式破除人情壁垒,开展严查实督。累计检查46个市、县(区),29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129家企业,发现问题隐患282项,其中重大隐患22项,突出问题17项。二是动态晾晒通报,激励鞭策并举。建立“日通报”机制,每日汇总各市隐患排查数据,编发专项行动专刊8期,对扎实开展检查、创新工作方法、破解治理难题的通报表扬;对履职不到位、工作不扎实、问题发现率低的通报批评。通过公开晾晒排查结果,推动各地隐患排查整治走深走实。三是科技赋能监管,提升治理效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动态监测,全天候实时跟踪高速公路车流量、路况等信息,实施“预判式交通引导”,提前在易拥堵路段和收费站采取分流措施。搭建省级汛期专项工作交流平台,联合公安、气象部门建立分级分类叫应机制,强化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重点路段在遭遇暴雨等灾害天气,以及山洪、地质等次生灾害的分级分类管控措施。
综合施策保障
筑牢群防群治防线
一是深化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安全意识。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宣传报道30余篇,印发《重大风险隐患自查排查指南》和《重大隐患判定标准》,组织行业专家开展专题培训,覆盖各级主管部门5000余人次、企业从业人员1.2万人次。开通12328安全生产隐患咨询举报专线,受理并核查群众举报7件,形成社会共治合力。二是突出重点领域管控,防范安全风险。持续加强“两客一危”动态监管,推进单北斗智能监控设备升级。针对公路灾害风险点位,加快监测设施布设,确保入汛前全部完工。强化养护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对“边通车、边施工”的养护工作,严格落实作业规范,严防其他车辆闯入施工区域引发事故。三是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保障假期安全。严格落实重大节假日“三十条”硬措施,“五一”期间,预置203处清障救援点,对拥堵(缓行)路段实施“一段一策”,高效完成应急救援近600次,路网通行效率提升15%。构建“快清快撤”机制,联动高速交警实施科学管控,确保节日期间群众出行安全与路网畅通。